爱草留荒径,疏泉入小池。
《山亭三首·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中居住的宁静生活图景。开篇“人谁怜老子,我自类痴儿”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和对自己清贫生活的满足,自比为不谙世事的孩子。
接下来的“爱草留荒径,疏泉入小池”则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怀。他们珍惜野草,不忍心将其除去,使之成为荒废的小路的一部分;同时,他们也没有改变自然的本来面貌,只是让清澈的泉水缓缓流入小池,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尊重和顺应。
“春风随处是,晴日与花宜”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春风无处不在,它轻柔地拂过每一寸土地;而晴朗的天气,更衬托出花儿的美丽,这些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最后,“好客能相贷,携锄出短篱”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期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们希望遇到知音,那些能够理解自己灵魂的人;同时,他们也渴望能够携带农具,走出那既不宽广又不坚固的小围栏,去实现自己的田园理想。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热爱,以及他们内心的平和与自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李梅南见寄十四韵
公归乎山中,袖藏经济策。
恨不云龙游,相从老樵石。
樵溪酿泉甘,樵谷嘉禾殖。
诗垒压刘曹,酒国并秦越。
与其千户侯,何如千亩漆。
文星耿在目,龙门兮咫尺。
天风堕珠玑,捧玩手不释。
斧钺太森严,句法尤峭拔。
奈何士也贱,至宝道傍掷。
平生钓鳌手,烹鲜抑何屑。
箪食与豆羹,岂足动颜色。
閒愁恼吟肠,义利自为敌。
相逢开口笑,无怨亦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