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哲理的画面。首句“蛰龙起后愿相从”以“蛰龙”起舞隐喻生命的觉醒与复苏,表达了诗人对新生与希望的向往。接着,“便有人闲润物功”一句,通过“人闲”与“润物”形成对比,暗示了在闲适中蕴含着滋养万物的力量,寓意深远。
“一片青山是归处”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青山”作为心灵的归宿,象征着自然与内心的和谐统一,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心灵的寄托之处。最后,“无心更逐渡溪风”以“无心”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强调了顺应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哲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金末元初文人士大夫对于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张应之县斋
小官叹簿领,夫子卧高斋。
五斗未能去,一丘真所怀。
绿苔长秋雨,黄叶堆空阶。
县古仍无柳,池清尚有蛙。
琴觞开月幌,窗户对云崖。
嵩少亦堪老,行当与子偕。
答太傅相公见赠长韵
踪迹本羁单,登门二十年。
平生任愚拙,自进耻因缘。
忧患经多矣,疲驽尚勉旃。
凋零莺谷友,憔悴雁池边。
忽忽良时失,区区俗虑阗。
公斋每偷暇,师席屡攻坚。
善诲常无倦,馀谈亦可编。
仰高虽莫及,希骥岂非贤。
报国如乖愿,归耕宁买田。
期无辱知己,肯逐利名迁。
送道州张职方
桂籍青衫忆共游,怜君华发始为州。
身行南雁不到处,山与北人相对愁。
莫为高才轻远俗,当令遗老识贤侯。
三年解组来归日,吾已先耕颍水头。
送高君先辈还家
闲居寂寞面重城,过我时欣倒屣迎。
入洛机云推俊誉,游梁枚马得英声。
风晴秀野春光变,梅发家林鸟哢轻。
祗待登高成丽赋,汉庭推毂有公卿。
送润州通判屯田
船头初转两旗开,清晓津亭叠鼓催。
自古江山最佳处,况君谈笑有馀才。
云愁海阔惊涛涨,木落霜清画角哀。
善政已成多雅思,寄诗宜逐驿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