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辉侄梅》
《题辉侄梅》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鱼浦龙洲五百年,几家文献依然

寒人梅花好,始是吾宗清白传。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寒人(hán rén)的意思:指贫穷、贫困的人。

梅花(méi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能在逆境中得以展现出来。

清白(qīng bái)的意思:指品行纯正,没有污点或瑕疵。

岁寒(suì hán)的意思:岁寒指的是寒冷的冬天。在冬季,寒冷的天气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困苦。

文献(wén xiàn)的意思:指古代的书籍、文书等,也泛指有价值的文字资料。

吾宗(wú zōng)的意思:指自己的门派、宗派或学派。

五百(wǔ bǎi)的意思:指数量较大,形容数量众多。

依然(yī rán)的意思:仍然如此,依旧不变

鱼浦(yú pǔ)的意思:指人们聚集在渔村的码头或港口处观看鱼儿游动的景象,比喻人群拥挤、热闹非凡。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名为《题辉侄梅》。诗中描绘了鱼浦龙洲历经五百年的变迁后,依然留存着几户家族文献,象征着历史文化的传承。接着,诗人以“岁寒人共梅花好”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梅花与人间的品格相联系,寓意在严冬时节,人们如同梅花一样坚韧不拔,展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最后,“始是吾宗清白传”则表达了诗人对家族清白传统的重视和传承,强调了家族美德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展现了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对家族传统的坚守以及对高尚品德的推崇,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家族情感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摸鱼儿.枇杷

傍墙根、筛烟漏月,浓阴一簇如画。

蜡珠密向枝头缀,压得翠梢低亚。梅雨洒。

也染就、娇黄软绉宫罗帕。林莺娅奼。

纵香梦惊回,金丸在手,争忍便抛打。

誇珍品,只有江南亭榭。离离子熟长夏。

相如错认秦中树,赋笔空劳摹写。纤露下。

爱摘向雕盘、俊味甘于蔗。閒情又惹。

记端正窥人,当风鄣袖,花底小门罅。

(0)

迈陂塘.送吴兼山旋里即题其湖田词隐横卷

话江南、共饶乡思,输君真个归去。

春明门外朝烟绿,官柳阴阴无数。伤别绪。

尽曳雪牵云、不系斑骓住。销魂漫赋。

算归到家园,六朝山色,冷翠滴秋句。湖干路。

窈窈烟波深处。橹声软学吴语。

明漪万顷靴文细,净浣徵衫尘土。惊倦旅。

有飞梦随君、先落蒹葭浦。丁宁旧侣。

待招隐吟成,浮家计就,迟我狎鸥鹭。

(0)

青玉案.秋蛩

一轮斜月横窗瘦。渐午夜,轻寒透。

好梦惊回浓睡久。小堂深院,短檠如豆。

正是印秋候。凄凉苦咽铜壶漏。起拥罗衾揽衫袖。

旧恨新仇抛却又。碧梧金井,绿杨沙渚。

人病曾知否。

(0)

瑶华.蔷薇

石家锦帐,惯向残春,倍绿娇红嫩。

巢云阁外,记压架、颗颗钿痕愁褪。

穿帘新燕,啄花瓣、输他轻俊。

摘几枝、酿露煎香,送与晓妆添晕。

分明月榭云轩,俏匿笑花丛。两两低趁。

红丝惹刺,鬓影侧,越显雅娘风韵。

十年情事,将旧梦,翻成春恨。

糁一堆,珠泪盈盈,还是当年香粉。

(0)

金缕曲.蛟桥月夜

横压双溪转。记相传、赤乌年代,斯桥初建。

罨画云山佳丽甚,正是六朝阳羡。

其下有,流澌清浅。

夹岸红楼灯火夜,恰如霜、古月当头现。

想曾照,国山县。星霜忽易寒芦卷。

认空潭、老蛟潜处,沧桑几变。

百怪鱼龙消匿尽,冷落孝候祠殿。

只皓魄,依然一片。

照彻兴衰同逝水,更照来、虹影澄如练。

圆似镜,挂波面。

(0)

蝶恋花.瓶花

折得名花来小院。插向瓷瓶,不似枝头颤。

珍重频将新水溅。重帘不碍春光转。

点缀琴书香片片。坐对嫣然,差胜寻花倦。

约略韶华都领遍,何须更觅春风面。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