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牙杖答》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剔牙杖答》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探讨了事物的本质与表象之间的关系。
首句“纤弱诚无状”,以“纤弱”形容事物的形态,指出其外表看似无力或脆弱,但接着提出疑问:“诚无状”则暗示这种状态并非绝对,引出下文对事物本质的探讨。
“唯君实使之”一句,将焦点转向“君”,即事物的本质或内在力量。这里“君”可以理解为事物的核心、本质,强调了内在力量对于事物形态的影响和决定作用。
“若能无间隙”,进一步阐述了事物完善或完美的理想状态。这里的“间隙”象征着不完美、缺陷或矛盾之处,如果事物能够达到“无间隙”的状态,意味着它已经克服了所有缺点,达到了一种理想化的境界。
最后一句“轻薄亦奚施”则提出了一个反问,意在强调即使表面的轻薄(可能指事物的外在表现或某些人的态度)在完美无缺的事物面前也失去了意义。这句话通过对比,突出了内在本质的重要性,即在真正强大的事物面前,外在的轻薄或表面的华丽都显得微不足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探讨事物的内在与外在、完美与不完美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