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泛西江棹,曾寻牛渚秋。
何人更携酒,坐对水空流。
此诗《河西太白酒楼》由清代诗人江士相所作,描绘了诗人泛舟西江,探寻牛渚秋色,再到如今观赏歙浦之月,登临谪仙楼的情景。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换与宁静,也蕴含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李白的追思。
首句“昨泛西江棹”,诗人回忆起昨日泛舟西江的情景,充满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接着“曾寻牛渚秋”一句,点明了诗人曾经探访过牛渚山的秋天,牛渚山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游之地,此处暗含着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追忆。
“今看歙浦月,又上谪仙楼”两句,将时间线拉回到当下,诗人再次来到歙浦,观赏那轮皎洁的明月,同时登上了以李白为名的谪仙楼。谪仙楼可能是指某处纪念李白的建筑,李白被誉为“诗仙”,此处借指,表达了诗人对李白及其诗歌艺术的崇敬之情。
“聚壑风声定,千峰夜气浮”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山谷间的风声在夜晚平静下来,千峰之上似乎弥漫着夜的气息。这一句通过声音与视觉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宁静的氛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
最后,“何人更携酒,坐对水空流”则引出了一个哲学式的思考:在如此美丽的夜晚,又有谁会与我一同饮酒,面对这流淌的河水,共赏这月色呢?这一问,既是对友人的呼唤,也是对心灵深处那份孤独与渴望交流情感的表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历史文化的追思以及对友情的渴望,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半载追随讲学堂,丰裁群仰鲁灵光。
书成半部堪治世,月见前身快举觞。
立雪程门传道派,归云仙洞怅家乡。
名推山谷诗称祖,徒许高阳酒作狂。
骊得智珠惊藻饰,鳄驱沧海蔚文章。
画兰成社閒消暑,傍竹题箊早纳凉。
鱼牍移诗忙走笔,狸奴接客卧斜阳。
壶斟庭桂泡佳酿,盘摘园蔬得饱尝。
满壁新词探宿海,半潭秋水澄星潢。
紫薇轩对筵开妙,红蓼阶翻句亦香。
河洗甲兵驰露布,词成锦绣织霓裳。
邯郸学步聊如是,敢与先生旗鼓当。
富儿重安居,贫士轻远游。
衣食苟不充,奔迸宁得休?
前年游稷下,将母住齐州。
母卒始归葬,暂一省林邱。
本无置锥地,故乡安可留?
今当涉河洛,但为妻子谋。
出门瞰春光,碧草千里愁。
故人重话别,清酒持满瓯。
洛中何郁郁,龙门带伊流。
圣贤生其间,遗迹应独求。
行行蹑中岳,崇高物象收。
素襟谅宏达,登览旷悠悠。
使君方爱才,重士千金酬。
士声嗟已靡,古道少复由。
虽不当其位,可以佐旁搜。
所贵在明义,坎壈岂足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