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遣兴十首·其五》
《遣兴十首·其五》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晚荷犹展卷,早蝉遽萧嘹。

露叶行已重,况乃江风摇。

炎夏火再伏,清商暗回飙

寄言抱志士,日月东西跳。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抱志(bào zhì)的意思:怀抱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东西(dōng xī)的意思:物品、事物

回飙(huí biāo)的意思:形容速度极快,迅猛如风。

寄言(jì yán)的意思:通过书信或口头传达信息或寄托思念之情。

况乃(kuàng nǎi)的意思:更何况,何况

露叶(lù yè)的意思:露出叶子。形容植物生长茂盛或事物逐渐显露出来。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炎夏(yán xià)的意思:指炎热的夏季。

展卷(zhǎn juǎn)的意思:展开卷轴,指展开事物的全貌或全面呈现。

志士(zhì shì)的意思:指有志向、有抱负的人,特指愿意为国家或社会事业奋斗的人。

注释
晚荷:傍晚时分的荷花。
犹:还,仍然。
展卷:像卷轴展开一样美丽。
早蝉:初夏时节就开始鸣叫的蝉。
遽:突然,快速地。
萧嘹:形容蝉声清脆响亮。
露叶:被露水覆盖的叶子。
行已重:因湿重而行动不便。
况乃:何况是。
江风:江面上的风。
摇:吹动,摇晃。
炎夏:酷热的夏天。
火再伏:比喻暑热像火一样再次潜藏,指天气依然炎热。
清商:秋风,古代以五音对应四季,清商属秋。
暗回飙:暗暗地回旋,指秋风悄然兴起。
寄言:传达话语,告诉。
抱志士:怀抱大志的人。
日月东西跳:形容时间飞逝,日月如在东西方向跳跃般快速更替。
翻译
傍晚的荷花还像展开的画卷,早到的蝉却已响亮地鸣叫。
荷叶上露珠增多行动已感沉重,何况还有江风在不停吹摇。
炎热的夏天如同火再次潜伏,而秋风却悄悄地回旋劲吹。
告诉那些怀有志向的人们,时光如日月般东升西落迅速流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末傍晚的景象,通过对荷花、蝉鸣和江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淡的秋意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开篇“晚荷犹展卷”与“早蝉遽萧嘹”,生动地勾勒出荷花尚未完全开放、蝉鸣声已经响起的情景,传达了夏日的宁静与微妙的季节变换。

接着,“露叶行已重,况乃江风摇”一句,则从视觉和触觉上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这里的“露叶行已重”意味着夜晚的露水已经使得叶子湿润而沉甸,而“江风摇”则是对听觉的描绘,给人以凉爽的感觉。

诗人随后写道:“炎夏火再伏,清商暗回飙。”这里,“炎夏火再伏”表明炎热的夏日之火已经隐退,而“清商暗回飙”则是对音乐(商)和气息(飙)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清凉而又不失深远的意境。

最后两句,“寄言抱志士,日月东西跳”,诗人通过“寄言”表达了对那些有抱负之士的一种期许或是告诫,而“日月东西跳”则是时间流转的象征,暗示了一种超越时空、追求理想的精神态度。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描绘了自然景色,也寄寓了诗人对志士的期望与鼓励。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重九考罢试卷书呈同院诸公二首

题遍朱签栋宇充,灯窗长听景阳钟。
昏眵直要金篦刮,黎瘦都如饭颗逢。
文律自随星斗变,月评应合士人从。
了无一事犹深锁,辜负东篱菊品浓。

(0)

未试即事杂书率用秋日同文馆为首句三首

秋日同文馆,重门静不开。
云随鸿影去,风送乐声来。
插架书千轴,论文酒百杯。
脱花陈叶满,还是作愁媒。

(0)

和胡宿韵寄蒋之奇

梦罢静思岩野回,何心商鼎作羙梅。
东门祖帐新光宠,北斗枢星旧冠魁。
无故弟兄真可乐,相忘父子总多才。
扁舟若向乐吴去,几杖何由日夕陪。

(0)

再谢周颙之句二首

秋日照歌淮上舫,春花引醉福昌城。
何如阊阖门西北,卧听秋风枕畔声。

(0)

黄山杂咏·苍豹

却隐他山雾,来眠此洞云。
区区麛鹿辈,战栗敢子群。

(0)

黄山杂咏·丹霞峰

绮段堆青壁,点缀秋颜色。
几使晓来风,纵横裁不得。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