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宿 报 恩 寺 水 阁 唐 /皮 日 休 寺 锁 双 峰 寂 不 开 ,幽 人 中 夜 独 裴 回 。池 文 带 月 铺 金 簟 ,莲 朵 含 风 动 玉 杯 。往 往 竹 梢 摇 翡 翠 ,时 时 杉 子 掷 莓 苔 。可 怜 此 际 谁 曾 见 ,唯 有 支 公 尽 看 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池文(chí wén)的意思:指文学才华出众,能够写出优秀的作品。
此际(cǐ jì)的意思:此时此刻;现在
带月(dài yuè)的意思:有月亮
翡翠(fěi cuì)的意思:指美丽的绿宝石,也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或物品。
风动(fēng dòng)的意思:形容风势强劲,动力雄厚。
含风(hán fēng)的意思:含有风的味道或特征。
看来(kàn lái)的意思:表示根据所见所闻推测或判断,用以表示事实明显或显而易见。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莓苔(méi tái)的意思:指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
裴回(péi huí)的意思:形容道路曲折、曲折回旋。
人中(rén zhōng)的意思:指人的面部中央位置,也指人的品德、才能等在同类中的突出地位。
杉子(shān zǐ)的意思:杉子是指杉树的种子,比喻事物的根本或基础。
梢摇(shāo yáo)的意思:指植物的末梢因风摇动。
时时(shí shí)的意思:不断、一直、时常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幽人(yōu rén)的意思:指隐居在深山幽谷中的人,也可用来形容生活在孤独、寂静环境中的人。
玉杯(yù bēi)的意思:指珍贵的杯子,比喻珍贵而美好的事物。
支公(zhī gōng)的意思:指出使人明白事理的人或事物。
中夜(zhōng yè)的意思:指夜间的中间时刻,也指深夜。
- 注释
- 寺锁:寺庙深锁。
双峰:两座山峰。
寂不开:静寂无声。
幽人:隐士。
中夜:深夜。
独裴回:独自徘徊。
池文:月光下的池塘。
金簟:金色的席子。
莲朵:莲花。
含风:随风摇曳。
玉杯:比喻莲花。
竹梢:竹子的梢头。
翡翠:绿色的翡翠鸟。
掷莓苔:松果落下。
可怜:可惜。
此际:此刻。
谁曾见:有谁能看见。
支公:古代僧人,此处借指无人。
尽看来:全部领略过。
- 翻译
- 寺庙深锁双峰静寂无声,深夜里只有隐士独自徘徊。
月光映照在池塘上,如同金色的席子铺开,莲花随风摇曳,仿佛玉杯在轻轻晃动。
常有翠绿的竹梢在风中摇曳,松果不时地落在青苔上。
在这寂静时刻,又有谁能看见这美景?只有支公曾全部领略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寺庙的宁静图景。开篇“寺锁双峰寂不开”即设定了一个安静而封闭的空间,双峰被寺门所锁,寂静到几乎无声。紧接着“幽人中夜独裴回”则表明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独自一人漫步于寺庙之中,裴回可能是指归寝或独行。
接下来的“池文带月铺金簟”描绘了一幅水阁中的景象。池塘内映着明亮的月光,如同铺设了金色的锦缎。而“莲朵含风动玉杯”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荷花轻摇,仿佛在风中舞动,如同精致的玉制酒杯。
“往往竹梢摇翡翠”和“时时杉子掷莓苔”,表现了植物随着微风轻轻摇曳的情景。翡翠可能指代高贵或美丽,竹梢在夜风中轻轻摆动,如同翡翠一般;杉子则是大自然中顽强生长的象征,它们似乎在掷撒着地上的苔藓。
最后,“可怜此际谁曾见”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美景的独自享受之感慨,感到这般美好时刻却无人为伴。紧接着“唯有支公尽看来”,支公可能是寺中的僧侣或守门人,这里指代着只有他们才能看到诗人此时的心境和周围的景色。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寺庙内外自然与建筑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沉的艺术造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再用前韵
玉涧安在哉,注目匡山云。
都梁有奇特,渠自能挽君。
伏雌端可烹,岂惟酒盈樽。
老子堪料理,枯肠为之醺。
奕奕弦上语,大似机中纹。
白头得胜妙,叹咤初未闻。
更弹醉翁操,洗我蒲团昏。
且复瀹龙焙,谁言淮水浑。
北湖饱饭径寝颓然甘甚殆畴昔所未有也作此以示阿坰
读书聊尔只欲眠,半世浪比边孝先。
白头来煮阿弓糜,偶然甘寝如许奇。
醍醐酥乳无上味,方我饱眠方掩鼻。
诸天种种妙伎乐,方我饱眠堪作恶。
北湖久参真法器,老年端入睡三昧。
齁齁休遣莺唤醒,妙处只今儿辈听。
新亭梅偶作
衡门宿昔只栖迟,惭愧三堂春事奇。
为有丛筠傍流水,故教疏影作横枝。
香罗未办凌波去,素魄休论啼鴂时。
乞与江南风格在,鼻端聊遣广文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