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白纻辞上苏翰林二首·其二》
《白纻辞上苏翰林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晁补之   形式: 古风

上山白纻,山高叶摵摵。

持归当户绩,为君为絺绤。

不惜洁如霜,畏君莫我即。

谁言菖蒲花,可闻不可识。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纻(bái zhù)的意思:形容言辞或文章深奥难懂。

不惜(bù xī)的意思:不计较付出,毫不吝惜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菖蒲(chāng pú)的意思:指人的心地纯洁无私,不受外界诱惑的品质。

当户(dàng hù)的意思:指处于某种境地或地位的人,代表某个群体或组织的人。

上山(shàng shān)的意思:指向山上走或攀登山峰,也可引申为追求进步、攀登事业的意愿。

翻译
上山去割取白麻,山势陡峭树叶沙沙作响。
带着它回家在窗前纺织,为你做细葛粗布衣裳。
我不惜它洁白如霜,只怕你嫌弃我亲手做衣太慢。
谁说菖蒲花,只可闻香却难以辨认。
注释
上山:登山。
白纻:白色的苎麻。
摵摵:形容叶子摩擦的声音。
持归:拿回家。
户绩:窗前纺织。
絺绤:细葛和粗布,泛指衣物。
不惜:不吝啬。
洁如霜:像霜一样洁白。
畏君:怕你会。
莫我即:不要嫌弃我。
菖蒲花:一种草本植物,有香气。
可闻不可识:只能闻到香味但难以辨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白纻辞上苏翰林二首(其二)》。诗中描述了山上采撷白纻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苏翰林的深情厚意。"上山割白纻,山高叶摵摵"描绘了劳动的艰辛和环境的清冷,"持归当户绩,为君为絺绤"则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细心与体贴,愿意亲手编织衣物赠予。"不惜洁如霜,畏君莫我即"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宁愿自己承受辛苦,也不愿让友人过于接近。最后两句"谁言菖蒲花,可闻不可识"以菖蒲花作比,暗示友情虽美好,但难以言表,只能用心感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传达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朝代:宋   字:无咎   号:归来子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生辰: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少年行

谁家年少羽林郎,宝马金鞭从武皇。

新赐腰间白羽箭,弯弓直欲射天狼。

(0)

今夕歌·其一

今夕何夕兮,星稀月明。

今夕何夕兮,得与美人同行。

蟋蟀在床兮,凄凄则鸣。江水浩荡兮,泠泠其声。

何接美人之殷勤兮,乃使我惆怅而怆情。

(0)

六月六日

六月六日杀蠹虫,无衣可出哭吾穷。

聊将囚板阶前晒,一物光辉与世同。

(0)

偶作二首·其二

一念心灰万事休,今年不似去年愁。

亦知天外难悬足,岂但狱中能白头。

胸次广无人世狭,眼眶明少犴窗幽。

脱然放下尘寰梦,且向圜阶歌远游。

(0)

题林纯礼户部山水图三首石室薰风·其三玉湖霁雪

天孙夜剪银河水,散作琪花满林卉。

平湖万顷如月明,老龙惊舞澄潭里。

我昔钓雪苍苔矶,饱吸清气归吟脾。

羸马别来成底事,但觉尘土缁人衣。

何日扁舟棹晴雪,湖心洗我襟怀洁。

(0)

虞启东丧偶

朝露易为晞,佳人难再得。

虽云壮士心,谁能免凄恻。

侍郎有儿当少年,读书不减梁鸿贤。

一朝娶得孟家女,十年拨断琴中弦。

未赋白头吟,先歌绿珠怨。

入门空饮合卺杯,结发竟违偕老愿。

臼炊入梦事如何,葬玉埋香泣素娥。

湿透青衫声转咽,樱桃树下月明多。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