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其一》全文
- 注释
- 痴钝:形容人头脑迟钝,不灵活。
寒:寒冷的天气。
子:儿子。
辞行:告别出行。
理亦难:道理上也难以说服。
卢龙: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北部。
古塞:古老的边防要塞。
投文:投递文章或信件,此处可能指拜访或留诗纪念。
易水:古代河流,与燕国英雄荆轲刺秦的故事有关。
吊燕丹:凭吊燕国的英雄荆轲。
- 翻译
- 老者糊涂已无法抵挡寒冬,儿子又要离开更是难以劝阻。
他计划前往卢龙探寻古老的边关,还要到易水边凭吊英勇的燕丹。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行旅的诗,通过老人对子女离别之情和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故土家园深厚的情感,以及面对远行时内心的不舍与困顿。
“老人痴钝已逃寒”,这里用“痴钝”来形容老人的心态,既表现出老人对于子女离别可能有些许迷糊和不适应,也反映了他们对于寒冷天气已经有了一定的忍受。同时,这里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对于即将到来的严冬,老人只能选择逃避。
“子复辞行理亦难”,则展现了子女在面对离别时的犹豫与不易。这句诗通过“辞行”二字传达出子女对于离家远行的不愿意,而“理亦难”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离别之情是多么的艰难和复杂。
接着,“要到卢龙看古塞”,这里的“卢龙”指的是今河北省涿州市附近的卢龙县,古时为边塞重镇。诗人表达出一种对历史的关注与向往,想要亲自去看看那些曾经的边防要塞。
最后,“投文易水吊燕丹”,“投文”可能是指投书给远方的亲友,“易水”则是古代一条河流,以后来演变成对离别之人的惯例。在这里,诗人通过“吊燕丹”表达了对故人或已逝者的怀念之情。燕丹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燕国和丹阳,即今天的北京地区和江苏省丹阳市一带。这两地在古代均为重要之地,而现在则被用来代表着过去的辉煌与往日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人、子女离别之情以及边塞行旅景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家国之思、历史遗迹的向往和个人的情感波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韩退之慕樊宗师文苏子瞻拟黄鲁直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区区虽欲效颦第恐唐突西施耳·其七和水西寺
上方见说谪仙游,雨挟风声误作秋。
院院松篁山列障,时时涧壑水鸣球。
屠龙未展平生技,驻马聊为半月留。
僧病懒披云水衲,折梅和雪浸茶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