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武昌》全文
- 翻译
- 王浚率领战船从上游出发,武昌的宏图在秋天崩溃。
回想那铁锁链真的如同儿戏,是谁为吴王策划这样的计策。
- 注释
- 戈鋋:戈:古代的一种长柄武器。鋋:类似斧头的兵器,此处泛指兵器。
上流:河流的上游,这里指长江上游,暗示王浚的进军路线。
鸿业:宏伟的事业,这里指吴国的江山基业。
土崩秋:比喻武昌政权的迅速崩溃,如土块般瓦解,发生在秋季,可能暗指季节对局势的影响。
铁锁:古代战争中用于封锁江面的铁链,象征防御工事。
儿戏:形容不严肃、轻率的行为,这里讽刺铁锁链的防御措施如同小孩玩耍一样无足轻重。
吴王:指三国时期的孙皓,吴国的末代君主。
画此筹:筹划,这里指制定战略或决策。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历史的沧桑和物是人非的感慨。开篇"王浚戈鋋发上流,武昌鸿业土崩秋"两句,通过对古代名相王浚在长江上游的形象描写,以及对武昌地区繁华一时而今已成废墟的描述,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物质文明的无常。诗人借这些意象表达出一种对于过去辉煌与今日衰败之间差异的感慨。
接着"思量铁锁真儿戏,谁为吴王画此筹"两句,则是对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一种思考和提问。这里的“铁锁”可能指的是用以坚固的锁链,比喻历史的长河无法改变;“真儿戏”则是在表达一种历史事件无常,甚至有些像是孩童游戏一般轻松随意的态度。而最后一句"谁为吴王画此筹"则是诗人对于历史中某些重要决策者或关键人物身份的一种好奇和探究。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物质与精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感悟和哲理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对历史的独到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