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琅玡山茶仙亭》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的僧人,他独自热衷于结庐隐居,为来访者建造茅屋。在茶仙亭中,他深受茶文化的影响,尤其推崇来自樊川的诗歌。整体风格清新脱俗,展现了隐逸生活与茶道文化的和谐交融。通过“山僧”、“茅茨”、“茶仙亭”等意象,诗人巧妙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意境,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茶文化的深沉热爱。同时,“颇宗樊川诗”一句,暗含了对古代茶文化名篇的致敬,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底蕴。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成功地将人物形象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出宋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愿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黄河
天下滔滔也,逝者尽如斯。
何故逆流牵挽,争似顺流时。
一片孤帆隐隐,万里长风浩浩,相送渺何之。
频听长年语,神力勉扶持。君低咏,吾高卧,两相宜。
阅尽风波人世,此地坦无疑。
道自昆仑发脉,又忆龙门疏凿,九曲绕如丝。
波浪年年有,清浊几人知。
念奴娇.端阳后二日箨庵招饮
淋漓梅雨,恣销沉、南渡宫垣烟月。
龙舸争标前日事,刚剩奔涛飞雪。
顾曲周郎,开筵相命,拟待娇歌发。
藉花眠柳,此中宁少英杰。
何限上苑思量,银灯回影,欢会翻凄切。
弈局觞筹和屐齿,妆点东山风物。
勒个金钟,拖条藤杖,谁免星星发。
与君谈笑,旅愁多付鹃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