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徐仓用后村韵·其一》
《送徐仓用后村韵·其一》全文
宋 / 林希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君王节选非轻,远部何如乡部荣。

得志可酬公学问,用人如此清明

名犹高似南州士,性本刚于东海生。

振廪岂应烦此老,论思便合向西清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得志(dé zhì)的意思:指得到自己所追求的成功和满足。

东海(dōng hǎi)的意思:指东方的大海,也泛指东方。

公学(gōng xué)的意思:公学是指公共教育机构,也可指公立学校。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节选(jié xuǎn)的意思: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

君王(jūn wáng)的意思:指君主,也用来形容权力极大的人。

论思(lùn sī)的意思:指思考、讨论问题。

南州(nán zhōu)的意思:南方的州府,指南国或南方地区。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西清(xī qīng)的意思:指事物清晰明了,没有任何瑕疵或纰漏。

乡部(xiāng bù)的意思:指在乡村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人。

学问(xué wèn)的意思:学问指的是知识、学识、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用人(yòng rén)的意思:指在人才选拔和利用方面的智慧和能力。

玉节(yù jié)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

振廪(zhèn lǐn)的意思:指发奋努力,努力工作以解决经济困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的《送徐仓用后村韵(其一)》。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徐仓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学问与品德的高度赞扬。

首联“君王玉节选非轻,远部何如乡部荣”,以“君王玉节”比喻友人的身份或地位,暗示其被重用,同时对比“远部”与“乡部”的荣光,强调了友人在远离家乡的职位上同样受到重视和荣耀。

颔联“得志可酬公学问,用人如此世清明”,赞扬友人通过实现理想,回报了其深厚的学问,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清明公正,用人唯才是举。

颈联“名犹高似南州士,性本刚于东海生”,赞美友人的名声如同南方州县的士子一样崇高,性格则像东海之水般刚毅不屈,凸显其人格魅力和内在品质。

尾联“振廪岂应烦此老,论思便合向西清”,表达对友人的关怀与期待,希望他能妥善处理事务,不必过于劳心,同时鼓励友人继续深入思考,保持内心的清明与纯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个人品质、学问成就及社会评价的描绘,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高度赞誉,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道德与社会公正的追求。

作者介绍

林希逸
朝代:宋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猜你喜欢

田横固歌

田横固,在绝岛。

上出青天之冥冥,下临沧海之浩浩。

迥隔三齐绝两淮,洪涛日夜砰曾崖。

蛟龙所窟猿狖宅,孰谓英雄堪遁匿。

向来秦鹿走中原,挥戈共逐烟尘昏。

汉家得之只三杰,五百贤士徒喧喧。

便应入海长不返,犹冀王侯斯可哂。

慨然决剑气仍豪,何面长安见隆准。

隆准功成百战馀,酂侯繫狱淮阴诛。

子房不托赤松去,一落猜忌宁全躯。

腹心爪牙今若此,敌国争衡定何似。

始知夫子识先几,万古谁能无一死。

春风壁垒树参天,主客游魂俱可怜。

虽乏奇勋立当世,且将高义垂千年。

(0)

赠太子太傅李康靖公挽词二首·其二

陪幄方图政,安车遂告年。

帝求惇史善,人叹大夫贤。

故馆西州路,佳城京兆阡。

惟应旧游客,堕泪向碑前。

(0)

和元厚之平羌

诏收新土凤林东,四百年来一战功。

葱岭自横秦塞上,金城还落汉图中。

轻裘坐款无遗策,折箭来庭有旧风。

零雨未濛音已捷,不劳归旅咏周公。

(0)

依韵和景彝观刑部厅燕侍郎画山水二首·其二

秋曹壁上奇山水,官冷尤将野趣宜。

翠竹忽逢行尽处,白云相伴看多时。

于今绝笔谁还识,当日清吟亦欠诗。

犹喜一来重拂拭,惭无佳句续君辞。

(0)

仁宗皇帝挽词五首·其四

平昔传清跸,金舆下紫宸。

忽从沧海宴,遂隔属车尘。

剑落桥山夜,衣留汉庙春。

东厢朝圣子,绝恸见群臣。

(0)

端午内中帖子词·其一夫人阁

金缕黄龙扇,兰芽翠釜汤。

君王回浴殿,步辇自生香。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