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外今为客,方知气候分。
地秋翻畏湿,江晚更蒸云。
且拟浮湘作,休传吊屈文。
这首《秋日长沙》由明代诗人区大相所作,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长沙时,对季节变换的独特感受与内心思绪。
首句“湖外今为客”,点明诗人远离家乡,身处他乡的事实,流露出一种漂泊之感。接着,“方知气候分”一句,道出了诗人对不同地域气候差异的深切体会,暗示了对家乡温暖气候的怀念。
“地秋翻畏湿,江晚更蒸云”两句,生动描绘了长沙秋季特有的景象。地面上的湿润让诗人感到畏惧,而江边傍晚时分,云雾蒸腾,更是增添了几分迷蒙与神秘。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且拟浮湘作,休传吊屈文”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异乡生活的态度。他打算像古人一样,乘舟游历湘江,享受自然之美,同时也暗示了对屈原故事的思考,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诗人也在借古喻今,反思自己的处境和人生。
最后,“就中多胜事,兰芷最思君”两句,既是对长沙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友人的思念。诗人认为在这异乡,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欣赏,其中最让他思念的,是远方的朋友。这不仅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秋日长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异乡生活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
罗浮山高高,莫知其纪极。
矗然以孤峙,去天才咫尺。
云霞变态不可名,掩映长留万古青。
势侔五岳通勾曲,四远相望如在目。
潜蒸二气作甘霖,万物沾濡生意足。
三千六百丈,四百十二峰。
鸟飞尚不过,兽迹岂能穷。
专奇擅胜夺神力,巧成妙设亏天工。
我曾试一登,绝顶凌天风。
彼沧溟之深若停潦,诸山俯视犹蚁封。
罗浮山,镇兹东南何崔嵬。
罗山止其所,浮山海上来。
罗耶浮耶终莫辨,荒唐流说谁亲见。
轩辕遗迹已成空,葛洪丹灶封苔藓。
但见石楼隐隐势若仙,铁桥斗绝难夤缘。
瀑布垂流三千仞,湖波直与海潮连。
璇房七十二,玲珑曲折天然异。
亚虎巡山不咥人,越鸡五距飞还止。
罗浮之山足游娱,有林可樵溪可渔。
羡君住近山之麓,襟带云霞水竹居。
良田负郭课僮耕,既看东作又西成。
得禾酿作酒如渑,颓然醉倒复还醒。
推窗便对罗浮青,白云英英水泠泠。
云英英以怡情,水泠泠以濯缨。
随取而足,其谁与争。
罗浮之山,钟灵孕秀,不在君身在君后。
凤毛已见薄青云,事业终当媲古人。
乡园南望九千里,为忆罗浮歌送君。
《罗浮高》【明·陈政】罗浮山高高,莫知其纪极。矗然以孤峙,去天才咫尺。云霞变态不可名,掩映长留万古青。势侔五岳通勾曲,四远相望如在目。潜蒸二气作甘霖,万物沾濡生意足。三千六百丈,四百十二峰。鸟飞尚不过,兽迹岂能穷。专奇擅胜夺神力,巧成妙设亏天工。我曾试一登,绝顶凌天风。彼沧溟之深若停潦,诸山俯视犹蚁封。罗浮山,镇兹东南何崔嵬。罗山止其所,浮山海上来。罗耶浮耶终莫辨,荒唐流说谁亲见。轩辕遗迹已成空,葛洪丹灶封苔藓。但见石楼隐隐势若仙,铁桥斗绝难夤缘。瀑布垂流三千仞,湖波直与海潮连。璇房七十二,玲珑曲折天然异。亚虎巡山不咥人,越鸡五距飞还止。罗浮之山足游娱,有林可樵溪可渔。羡君住近山之麓,襟带云霞水竹居。良田负郭课僮耕,既看东作又西成。得禾酿作酒如渑,颓然醉倒复还醒。推窗便对罗浮青,白云英英水泠泠。云英英以怡情,水泠泠以濯缨。随取而足,其谁与争。罗浮之山,钟灵孕秀,不在君身在君后。凤毛已见薄青云,事业终当媲古人。乡园南望九千里,为忆罗浮歌送君。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4667c6f15b88d10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