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辨如是心,定难消此衲。
《金山十咏呈坦叔·其三付衣堂》全文
-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僧人面对外界误解与压力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佛教中对于世间纷扰与自我修行的深刻思考。
“大地不解容”,诗人以大地象征广阔的世界,暗示僧人感到自己在世俗社会中难以找到理解与接纳,表达了孤独与被排斥的感伤。“四众俱欲杀”,四众指的是佛教中的四种信徒: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在家男信众)、优婆夷(在家女信众)。这里形象地描绘了僧人在信仰群体中可能遭遇的误解与敌意,甚至可能受到伤害的境遇。
“不辨如是心”,这句话表达了僧人内心的困惑与挣扎,他试图理解为何自己在追求精神解脱的道路上会遭受如此多的误解和挑战。这反映了佛教中对于自我认知与外界关系的深度探索。
“定难消此衲”,“定”在这里指内心的平静与坚定,“此衲”则是僧人的袈裟,象征着他的身份与修行。这句话表达了僧人即使在面对重重困难与不理解时,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与修行的决心,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僧人的心路历程,探讨了佛教修行者在世俗世界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内心的挣扎,以及他们如何在困境中保持自我,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与平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博山台
宫亭只说香炉峰,此地今见博山台。
紫烟孤起丽朝日,定是海山飞得来。
化工造物能神奇,不必惊世出蓬莱。
千年隐沦被昭洗,博山我劝尔一杯。
先生发白足力强,遥思秋风醉几回。
童儿数修扫洒职,莫使石面沾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