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为明所误,曷不务韬光?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石(bái shí)的意思:指纯洁无暇、无瑕疵的石头。
法戒(fǎ jiè)的意思:法律的警告和戒备。
封留(fēng liú)的意思:指封存、保留。
高山(gāo shān)的意思:高大的山峰,喻指高度、水平、境界等方面达到极点。
弓藏(gōng cáng)的意思:指隐藏实力,暗中准备。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韬光(tāo guāng)的意思:韬光意指隐藏才能、避免显露自己的才华或实力。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行当(háng dɑng)的意思:行当是指职业、工作或行业。
羽虫(yǔ chóng)的意思:指小鸟或昆虫的幼体,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昭然(zhāo rán)的意思:明显、显而易见
烛夜(zhú yè)的意思:在夜晚点燃蜡烛,继续工作或学习到很晚的意思。
自戕(zì qiāng)的意思:自我杀害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郑梴的《拟古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哲理的画面。首句“孤斋悄无人”展现了夜晚书房的寂静,只有烛火在暗中闪烁,"绛烛夜吐芒"形象地刻画了烛光的红艳和明亮。接着,"羽虫忽飞来,投火欲自戕"写一只昆虫误入灯火,试图毁灭自己,暗示着无知或冲动可能导致自我毁灭。
诗人进一步借"知为明所误,曷不务韬光"表达对盲目追求光明的反思,认为明智之举应是隐藏锋芒,低调行事。"子封愿封留,淮阴喻弓藏"引用典故,比喻人应懂得适时退隐,如子产(子封)和韩信(淮阴侯)的故事,暗示韬光养晦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法戒既昭然,昧者何茫茫"强调了明确的法则和警示已经清晰可见,但对于那些不明智的人来说,仍然迷茫无知。结尾以"高山有白石,行当煮为粮"作结,寓意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化不利为资源,体现了坚韧与智慧。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