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描绘了一个道人心中的愁绪。"水澄月满"四字,画面清冷,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宁静。"道人愁"直接点出主题,道人并非因外界环境而愁,而是内心深处的无依和迷茫,仿佛世间万物都无法给予他安慰。
"妙尽无依"进一步表达了这种空灵而又无所寄托的状态,道人已经达到了某种超然的境地,但又找不到可以归属的情感或目标。"类莫收"则强调这种独特心境难以被他人理解和接纳。
"劫外正偏兼带路"运用了佛教的"劫"和"正偏"概念,道人在超越世俗轮回的观念中寻找道路,表明他的内心世界既包含了正途,也包容了偏径,这是一种深沉的哲思。
最后两句"不萌枝上辨春秋",道人明白在生命的枝头,无论是春天的生机还是秋天的凋零,都是自然规律,无需过多执着于分辨。这体现了道人超脱物外、看淡世事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道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禅宗式的淡泊与超脱,以及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贺新郎·其一和俞叔夜七夕
秋意生何许。对玉钩、微云避舍,素风吹暑。
银汉桥成天路稳,乾鹊声声媚妩。
送仙仗、年年须度。
离合悲欢多少话,想今宵、缱绻难深诉。
千古恨,无新故。聊须作意成欢绪。
为佳时、金针戏把,翠觞频举。
莫念匆匆轻掺袂,天上元无间阻。
况好是、新凉庭户。
倦客天涯嗟老大,趁珠帘、绣额高楼处。
乞些巧,调儿女。
蓦山溪·其一春半
青梅如豆,断送春归去。
小绿间长红,看几处、云歌柳舞。
偎花识面,对月共论心,携素手,采香游,踏遍西池路。
水边朱户。曾记销魂处。
小立背秋千,空怅望、娉婷韵度。
杨花扑面,香糁一帘风,情脉脉,酒厌厌,回首斜阳暮。
水龙吟.夜梦行修竹林中有道士颀然而长风神秀异自称见独处士谓余曰人间虚幻子能毕辞荣宠清净寡欲当享万寿惊觉因赋此词乙丑冬十二月也
这番真个休休,梦中深谢仙翁教。
浮生幻境,向来识破,那堪又老。
苦我身心,顺他眼耳,思量颠倒。
许多时打鬨,鲇鱼上竹,被人弄、知多少。
解放微官系缚。似笼槛、猿归林草。
云山有约,儿孙无债,为谁烦恼。
自古高贤,急流勇退,直须闻早。
把忧煎、换取长伸脚睡,大开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