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荆轲传作六首·其四》
《读荆轲传作六首·其四》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平生剑术未曾疏,况是深沉好书

盖聂相期不可渐离同去因何如

六王有恨惟铜柱,一擿无成副车

可惜汉家佐命英雄未得少踟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踟蹰(chí chú)的意思:犹豫不决,迟疑不定

副车(fù chē)的意思:指在车辆行驶时,跟在主车后面的车辆。比喻在某个领域或事物中,跟随、附属于主要的、重要的事物。

汉家(hàn jiā)的意思:指中国人的家庭、国家或民族。

好书(hǎo shū)的意思:指内容优秀、有价值的书籍。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渐离(jiàn lí)的意思:逐渐远离或离开某人或某事物。

可惜(kě xī)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或事物感到遗憾、惋惜。

六王(liù wáng)的意思:指六位君主或统治者。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深沉(shēn chén)的意思:指人的思想、性格、感情等内在世界深奥、沉静,不轻易流露出来。

铜柱(tóng zhù)的意思:比喻坚固不倒的支撑物或人。

未曾(wèi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无成(wú chéng)的意思:指没有成就、没有成就的人。

相期(xiāng qī)的意思:约定某个时间、地点见面。

英雄(yīng xióng)的意思:指勇敢、有胆识、有才干的人。

佐命(zuǒ mìng)的意思:指辅佐君主,帮助国家治理,为国家尽忠职守。

鉴赏

这首诗是对《荆轲传》的感怀之作,诗人屈大均以荆轲为题,表达了对荆轲及其精神的深刻思考与赞美。

首句“平生剑术未曾疏”,开篇即赞扬了荆轲一生剑术精进,未曾荒废,暗示了荆轲不仅武艺高强,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接着“况是深沉解好书”进一步说明荆轲不仅武艺超群,还懂得读书,深沉内敛,文武双全。

“盖聂相期知不可,渐离同去因何如”两句,借用了荆轲与盖聂、高渐离的故事,表达了对荆轲选择刺秦的不解与惋惜。盖聂与荆轲曾相约,但最终未能实现,而与荆轲一同前往的高渐离的命运也令人疑惑,这里蕴含了对荆轲命运的同情与对历史选择的反思。

“六王有恨惟铜柱,一擿无成更副车”则将目光转向了荆轲刺秦的历史背景,通过“铜柱”这一象征物,暗示了六国的灭亡与荆轲行动的失败。同时,“一擿无成”表达了对荆轲壮志未酬的遗憾,“更副车”则可能暗指荆轲未能成为秦国的重臣,进一步强调了其命运的悲凉。

最后,“可惜汉家需佐命,英雄未得少踟蹰”表达了对荆轲未能在汉朝辅佐天子的遗憾,同时也对英雄未能施展抱负表示了惋惜。整首诗通过对荆轲及其故事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英雄命运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历史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小金山送黎秘书还朝

魏阙瞻天近,灵洲话别初。

引杯兰气合,临眺佩声徐。

雅韵端明在,高风秘阁馀。

由来芳草意,挂席莫踟蹰。

(0)

列仙坛

咫尺高峰是太清,月明仙会宴瑶京。

但从紫府窥直箓,不必人间留姓名。

(0)

二月宿小圃山家用唐韵

提筐我入采山芝,正是春分二月时。

涧草雨馀浮绿远,岩花风软送香迟。

缘崖蹑屐探奇崛,坐树斜身凭曲枝。

暂借此中閒数日,鹿麋不是老相知。

(0)

塞上杂咏四首·其四

大碛茫茫走雪沙,边人处处夜吹笳。

阴风冻杀祁连雀,千载燕支落汉家。

(0)

行边·其三

如云骠骑列辕门,烽火那堪动至尊。

果使和戎为上策,琵琶一曲战功论。

(0)

过梅岭

连年书剑过梅山,山上梅花识客颜。

缥缈洞云元不改,驰驱人世未应閒。

为文敢谓堪题柱,建节宁誇独出关。

为语峰头旧猿鹤,肯将名利扰区寰。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