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踏莎行三首·其三》
《踏莎行三首·其三》全文
清 / 李慈铭   形式: 词  词牌: 踏莎行

小队清游,凤城西近,古松凉合禅关静。

院深日午不逢人,画幡风过花间磬。

相约携尊,偏耽薄病,料应裙屐穿香径

翠帘刚对绿阴开,扇光轻渡西山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禅关(chán guān)的意思:指心境安宁,没有烦恼和杂念。

翠帘(cuì lián)的意思:翠帘是指翠绿色的窗帘,也比喻美丽的女子。

凤城(fèng chéng)的意思:指繁华富庶的城市,也可比喻美好的家乡或人杰地灵的地方。

画幡(huà fān)的意思:指用画的或绣的旗幡,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虚假的希望。

料应(liào yìng)的意思:主动应对,预测和适应环境变化

裙屐(qún jī)的意思:指女子的鞋和裙子,意指女性的服饰

日午(rì wǔ)的意思:指太阳正午时分,比喻事物达到最高点或最热闹的时候。

山影(shān yǐng)的意思:指山的倒影,比喻事物的形象、影响。

西山(xī shān)的意思:指朝西方的山,也比喻远离烦恼、忧虑的地方。

香径(xiāng jìng)的意思:指香气浓郁的小径,比喻境地清幽、环境幽雅的地方。

相约(xiāng yuē)的意思:相约指双方约定好时间、地点等,共同进行某项活动或会面。

小队(xiǎo duì)的意思:小队指的是由少数人组成的团队或小组。

鉴赏

这首《踏莎行》是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夏日午后景象。诗中以“小队清游”开篇,点明了游赏的轻松愉悦氛围,随后将地点定位在“凤城西近”的一处古松环绕的禅关,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意境。

“院深日午不逢人,画幡风过花间磬”,这两句细腻地描绘了禅院内的寂静与和谐。午后的阳光透过深邃的院落,使得整个空间显得格外宁静,只有微风吹动画幡的声音和远处花间传来的磬声,打破了这份静谧,增添了几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接下来,“相约携尊,偏耽薄病,料应裙屐穿香径”,诗人通过想象与友人一同出游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即使身体稍感不适(“偏耽薄病”),也愿意与朋友共享这难得的时光,穿过弥漫着香气的小径,享受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美好。

最后,“翠帘刚对绿阴开,扇光轻渡西山影”,这两句以生动的细节收尾,展现了夏日午后的一抹清凉与宁静。翠绿的帘幕轻轻拉开,迎接的是满眼的绿荫,而轻摇的扇子则在微风中轻轻划过,投下西山的倒影,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踏莎行》通过对夏日午后禅院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作者介绍
李慈铭

李慈铭
朝代:清   字:式侯   号:莼客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生辰:1830~1894

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猜你喜欢

送刘唐卿户曹擢第西归六首·其五

我识岷峨最上头,当年脚力与云浮。

两山父老如相问,一席三椽正卧游。

(0)

赵州石桥

石色如霜铁色新,洨河南北尚通津。

不因再度皇华使,谁洗奚车塞马尘。

(0)

草虫扇

莫嫌络纬股鸣悲,解向寒窗促晓机。

海眼多花无藉在,颠狂只待学于飞。

(0)

虎丘六绝句·其五致爽阁

碧嶂横陈似断鳌,画阑相对两雄豪。

东轩只有云千顷,不似西山爽气高。

(0)

初三日出东郊碑楼院

远柳新晴暝紫烟,小江吹冻舞清涟。

红尘一鬨人归后,跕跕饥鸢蹙纸钱。

(0)

过燕渡望大峨有白气如层楼拔起丛云中

围野千山暑气昏,大峨烟霭亦缤纷。

玉峰忽起三千丈,应是兜罗世界云。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