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柏子(bǎi zǐ)的意思:指柏树,比喻品德高尚、坚贞不屈的人。
不厌(bù yàn)的意思:不感到厌烦,不厌倦。
除非(chú fēi)的意思: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才会发生或成立,否则不会发生或成立。
浮尘(fú chén)的意思:指世俗的纷扰、尘嚣、繁琐之事物。
高士(gāo shì)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高深学问的人。
浩然(hào rán)的意思:形容气度宏伟,胸怀广阔,品德高尚。
鹤毛(hè máo)的意思:形容极为稀少或极为珍贵。
立秋(lì qiū)的意思:立秋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夏季结束,秋季开始。
论除(lùn chú)的意思:指对某人或某事进行深入分析和评判,剖析其优缺点,刨根问底,以便彻底解决问题。
门门(mén mén)的意思:每一个领域、方面都有专门的门道。
难舍(nán shè)的意思:形容情感深厚,舍不得分离或放弃。
无响(wú xiǎng)的意思:没有声音或没有回应
远公(yuǎn gōng)的意思:指离家远行的人。
浩然巾(hào rán jīn)的意思:形容人的气魄和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 翻译
- 在秋意渐浓的时分,我独自拄杖站立,四周是寂静的院落,小路蜿蜒通向各处。
柏树种子在佛塔下的土地上萌发,廊檐上的鹤羽无声地落下,只听见微风轻拂。
我悠闲地栖息,已经足以被称为高洁之士,只有与远方的高僧交谈,才能有这样清雅的讨论。
对于尘世的纷扰,我并不感到厌倦,但我的心难以割舍这份缘分。
- 注释
- 浩然:形容人品高尚,胸怀坦荡。
巾杖:头巾和手杖,常用来形容老者。
立秋钟:秋分时的钟声。
院舍:庭院房屋。
细径:狭窄的小路。
柏子:柏树的种子。
塔地:佛塔周围的土地。
鹤毛:鹤的羽毛。
廊风:廊檐上的风。
闲栖:悠闲地栖息。
高士:品德高尚的人。
远公:古代高僧名,这里泛指远方的高僧。
浮尘:世俗的纷扰。
拟何了:打算怎样了结。
片心:一片心,指全部的心思。
此缘:这份缘分。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寺居》,描绘了僧人居住的环境和心境。首句“浩然巾杖立秋钟”展现了僧人在秋日敲钟声中独自站立的形象,透出一种超然的气度。接下来的“院舍门门细径通”描绘了寺庙内宁静而幽深的小路,暗示着僧人的生活简单而有序。
“柏子有芽生塔地,鹤毛无响堕廊风”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柏树的种子在塔地生长,象征着生机与禅意;鹤毛无声地飘落,渲染出静谧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清寂生活的喜爱和追求。
“闲栖已合称高士,清论除非对远公”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的高尚品格和对深沉哲理的探讨,只有像远公这样的高僧才能与之进行深入的清谈。最后一句“不厌浮尘拟何了,片心难舍此缘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淡然,以及对寺庙生活的深深眷恋,流露出其内心的超脱与执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人生活的宁静与超然,体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