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雁诗》
《咏雁诗》全文
南北朝 / 王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伺潮闻曙响,妒垄有春翚。

岂若云中雁,秋时塞外归。

河长犹可涉,海阔故难飞。

霜多声转急,风疏行屡稀。

园池若可至,不复怯虞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风疏(fēng shū)的意思:风吹散了,稀疏。

岂若(qǐ ruò)的意思:与其像某种不好的状态,还不如像另一种更好的状态。

塞外(sài wài)的意思:指边疆地区或边远地方。

犹可(yóu kě)的意思:还可以;尚可

园池(yuán chí)的意思:指园中的池塘,用来形容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地方。

云中(yún zhōng)的意思:形容事物难以捉摸或虚无缥缈。

鉴赏

这首《咏雁诗》以雁为题,借物抒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联“伺潮闻曙响,妒垄有春翚”,描绘了雁群在黎明时分,随着潮水的声响起飞的情景,同时以“妒垄有春翚”暗喻雁群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机勃勃景象的喜爱。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得雁群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颔联“岂若云中雁,秋时塞外归”,将雁群与云中的雁进行对比,表达了雁群在秋天时会飞往塞外的习性,反衬出它们对自由迁徙的向往和对季节变换的适应能力。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雁群的独特习性,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回归的向往。

颈联“河长犹可涉,海阔故难飞”,进一步阐述了雁群迁徙的艰难与可能。河流虽长,雁群尚能涉过,而大海的广阔则让它们难以飞翔。这不仅是对雁群迁徙环境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旅途上困难与挑战的隐喻,暗示了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人们也应该像雁群一样勇敢地去尝试和克服。

尾联“霜多声转急,风疏行屡稀”,描绘了雁群在寒冷季节迁徙时的场景,霜多风疏,雁群的声音变得急促,行动也变得稀少。这一联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雁群迁徙状态的细腻刻画,体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最后一句“园池若可至,不复怯虞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安全的向往。园池象征着安全与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不复怯虞机”则意味着不再畏惧任何威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咏雁诗》通过描绘雁群的迁徙生活,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生命、自由以及个人理想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王褒
朝代:汉

猜你喜欢

金沙江西行十首·其四石鼓碑

片石磨寒月,五花镌赤纹。

铜曾标汉柱,鼓拟篆周文。

宝镜澄秋水,苍苔翳片云。

摩挲开合迹,莫问故将军。

(0)

游华归后偶得四首·其二

华夏清游剧半年,老怀负却好江天。

秦淮河上、西湖里,不唤笙歌载酒船。

(0)

登泰山四首·其一

水行越沧海,陆行踰崤、函。

日夜行万里,更披万仞岚。

初上泰山北,复下泰山南。

既入岱宗坊,步步起巉岩。

登及岱盘九,峻甚华峰三。

悬峰出天际,危峪入空嵌。

忆我近嵩高,回轸向关、陕。

车行山隧中,忘却成皋险。

自入泰山来,险巘重重掩。

一险方才过,一峰又当脸。

回首视前峰,地底见一点。

迢递三天门,万山没深崦。

徘徊碧空中,白云为我敛。

(0)

凭吊中牟台及古吹台

袁、曹战时垒,云是中牟台。

师旷留遗迹,歌风有馀哀。

田丰祠已矣,楚氛安在哉!

我过朔风生,南风竞不来。

古邱不可见,一路见蒿莱。

(0)

送客归湖北不果二首·其一

西望沧波万里长,大江欲棹路茫茫。

海东无限萧疏柳,不送离愁到武昌。

(0)

大墩公园杂咏十二首·其六

海山榷酤多,游兴何须惜!

金钱不翼飞,祇此留微迹。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