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四首·其四》全文
- 鉴赏
这首《相见欢四首(其四)》由清代词人张惠言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开篇“新莺啼过清明”,以清新活泼的黄莺啼鸣,点明了时节的转换,清明节的到来,预示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有谁听?”一句,却在轻巧的笔触中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似乎在问世间,又有谁能真正倾听这自然界的美好呢?
紧接着,“何况朝风夜月杜鹃声”,将情感进一步深化,杜鹃鸟的啼鸣,本是春日里常见的景象,但在诗人笔下,却添上了“朝风”与“夜月”的修饰,使得这份哀愁更为深沉。杜鹃鸟的啼声,往往被赋予了离别、思念的意味,此处更是加重了诗人的孤独与感伤。
“留春住,催春去、若为情”,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逝去的无奈与不舍。春天的美好总是短暂,它如同流水般匆匆而去,让人不禁感叹时间的无情。而“若为情”三字,则是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流露,面对自然界的更迭,人类的情感显得如此渺小而无力。
最后,“拟化一双胡蝶抱花醒”,诗人想象自己化身为蝴蝶,在花间自由飞翔,以此来寄托对自由与永恒的向往。蝴蝶的生命虽短,但它们在花间翩翩起舞,仿佛找到了生命的真谛。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也隐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在面对无常时寻求心灵慰藉的努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