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江进之·其二》
《赠江进之·其二》全文
明 / 袁宏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数叠铜符篆,一挥案牍尘。

宾朋嗔事简,妻子怪官贫。

德畏民无狱,道治鬼不神

知君本仙令家世陵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案牍(àn dú)的意思:指文书、公文等文件。

宾朋(bīn péng)的意思:宾朋指的是贵宾和朋友,形容受到热情周到的招待和款待。

不神(bù shén)的意思:指人的精神不振,没有朝气,缺乏活力。

符篆(fú zhuàn)的意思:符篆是指古代用来占卜或者祭祀的符号和文字。在现代,符篆常用来形容文字书写工整、规范、古朴,也可用来比喻事物的原始、古老、纯粹。

家世(jiā shì)的意思:指家族的世系和家族的声誉。

陵人(líng rén)的意思:指能力高超的人,指才能出众、超群的人。

妻子(qī zi)的意思:指已婚女子,与丈夫共同生活并相互扶持的女性。

铜符(tóng fú)的意思:铜符是指古代的一种用铜制成的符咒,用于祈求保佑或驱邪。在成语中,铜符代表着神奇的力量和保护。

武陵(wǔ líng)的意思:指能武能文、兼具武艺和文化修养的人。

仙令(xiān lìng)的意思:指仙人的命令或要求。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的《赠江进之(其二)》。诗中通过描绘主人公江进之的形象和生活态度,展现了他作为官员的清廉与正直,以及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

首句“数叠铜符篆”描绘了江进之处理政务时严谨细致的形象,铜符篆象征着权力与责任,暗示江进之在处理政务时一丝不苟,力求公正。接着“一挥案牍尘”则表现了他高效处理公文的能力,一挥之间,堆积如山的公文尘埃落定,体现了他的工作效率与决断力。

“宾朋嗔事简,妻子怪官贫”两句,通过侧面描写江进之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的清廉。宾朋因事务处理得过于简单而感到不满,妻子则因他为官之贫而责怪,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出江进之不追求物质享受,一心为民的形象。

“德畏民无狱,道治鬼不神”进一步强调了江进之的道德品质和治理理念。他以德服人,害怕百姓无辜受冤,主张以道治理国家,连鬼神都敬畏他的公正与智慧。这不仅体现了他对法律的尊重,也反映了他对道德的坚守。

最后,“知君本仙令,家世武陵人”表达了对江进之超凡脱俗能力的认可,暗示他具有超越常人的智慧和品德,如同仙人一般。同时,提及“家世武陵人”,可能暗含着对江进之家风的赞美,表明他的家族背景深厚,传承着高尚的道德风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进之形象的描绘,赞扬了他作为官员的清廉、公正与对民众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品德和智慧,是一首充满敬意与赞美之情的作品。

作者介绍
袁宏道

袁宏道
朝代:明   字:中郎   号:石公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生辰:1568~1610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
猜你喜欢

雨后春游

鸣鸠乳燕报新晴,更被提壶苦劝人。

万点桃花落红雨,十分蕉叶负青春。

醉乡归去疑无路,诗笔拈来似有神。

莫惜千金买一笑,馀年乐事更关身。

(0)

和龚实之闻虏人败盟

请缨未系单于颈,置火须然董卓脐。

列郡奔驰喧羽檄,圣朝哀痛下芝泥。

盟寒关陇无来使,春晚江淮有战鼙。

十载枕边忧国泪,不堪幽梦破晨鸡。

(0)

送宋知府归阆州

丈夫不遇归西州,天遣旱魃为王留。

谁知冥鸿向蓬荜,一使深鹢胶浅流。

载书万卷堪自乐,端坐十日吾何忧。

使君高怀不可挽,飞廉驱雨扶君舟。

君今捩柂清江头,江汉滚滚来为浮。

张帆挂席日千里,巨鱼岂恋寻常沟。

(0)

登制胜楼次韵

百牢关下几夔州,坐镇休馀只倚楼。

赤甲白盐齐意气,纶巾羽扇独风流。

夜间警柝抛金锁,春乐熙台醉玉舟。

化国舒长公事少,眼中万象固神搜。

(0)

题东篱采菊图

倒樽醉卧菊篱边,此段风流亦偶然。

要识先生独醒处,平生心事在寒泉。

(0)

写乐府昭君怨后

古今题品几词人,莫怨边风两鬓尘。

不是丹青曾汝误,琵琶到老一宫嫔。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