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余自三月朔抵留任于今百三十日矣中间所见所闻有可忧可悯可悲可恨者信笔便成二十绝句至于适意之作十不能一亦见区区一段心绪况味耳·其三》
《余自三月朔抵留任于今百三十日矣中间所见所闻有可忧可悯可悲可恨者信笔便成二十绝句至于适意之作十不能一亦见区区一段心绪况味耳·其三》全文
明 / 王世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残年故国已无秋,颇解民忧国忧

今日忧来浑不减,更添惭愧心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减(bù jiǎn)的意思:不减表示数量或程度没有减少,保持不变。

惭愧(cán kuì)的意思:对自己的过失或缺点感到羞愧和内疚。

残年(cán nián)的意思:指人已经进入晚年,只剩下最后一点时间。

故国(gù guó)的意思:指自己出生或长大的地方,故乡。

国忧(guó yōu)的意思:指国家的忧虑和困扰。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民忧(mín yōu)的意思:指民众的忧虑和担心。

心头(xīn tóu)的意思:指心中最亲近、最重要的人或事物。

与国(yǔ guó)的意思:与国意味着与国家有关或与国家的事务有关。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作品,通过“余自三月朔抵留任于今百三十日矣”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自三月上旬开始任职,至今已有近四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诗人目睹了诸多令他忧虑、同情、悲伤乃至愤恨的事情,于是“信笔便成二十绝句”,即兴创作了这组诗篇。

“残年故国已无秋,颇解民忧与国忧。”开篇两句,诗人以“残年”和“无秋”描绘出一种衰败的景象,暗含对国家现状的担忧。接着,“颇解民忧与国忧”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疾苦和国家安危的关注与理解。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接下来的“今日忧来浑不减,更添惭愧到心头。”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说,尽管时间过去,但心中的忧虑并未减少,反而又增添了几分惭愧。这里的“惭愧”可能包含了对自己未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责,也可能是对国家和人民困境的无力感而感到羞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在面对国家和人民的苦难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王世贞

王世贞
朝代:明   字:元美   号:凤洲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生辰:1526年-1590年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猜你喜欢

得石宝山喜而赋

我怀出尘想,久为形役侵。

未能脱略去,汨汨劳此心。

昨日买溪园,松柏森成林。

从兹谢流俗,结屋青云岑。

九日休沐来,黄花正垂金。

采掇兴无限,临风聊自斟。

时有还山云,悠悠浮我襟。

昔闻羽仙人,驾鹿兹登临。

飙轮去已久,天路空难寻。

徒馀旧游处,石室莓苔深。

虽无丹砂诀,庶可投吾簪。

(0)

暮秋醉过阳信诸君子别墅各留绝句以代面谈·其三信溪

门前高柳几株斜,秋意萧条到菊花。

老兴不知过重九,衔杯犹问是陶家。

(0)

初至海上时有倭警

一气混茫白画阴,不知大块有高深。

潮酣真惧初来客,岁暮空怀远望心。

日隐蛮墟将万里,烟生蜃岛忽千寻。

于今圣主当中国,海若天吴莫浪侵。

(0)

天生黍歌

吾皇圣德一何深,小臣两次受兼金。

买田百亩连沧海,结宇三间傍翠岑。

耕凿自拟他日事,驱驰欲尽平生心。

自从得病放田里,伏枕三年今始起。

为农转觉帝力多,疏懒其如众口何。

不乘款段泽中去,长荷锄犁岭上过。

可喜今逢大有年,官家为政若烹鲜。

柴门不见里胥到,野老惟闻日晏眠。

夜来新得满犁雨,南亩有禾深几许。

初闻木绵齐发花,更报荒田皆生秬。

频年赤地愁无禾,谁能不播苗尽吐。

人力虽勤未必然,始知造化功为巨。

清贫已得真宰怜,酒钱不苦无人与。

时当伏腊可作粢,客若远来亦堪茹。

里中贫者无其数,落穗任教村僮取。

感应由来仰至尊,秋成定然酒满盆。

醉祝吾皇亿万寿,以报天高地厚恩。

(0)

过井陉淮阴侯祠

将军破赵处,颓庙依荒山。

伏腊几人往,旌旗到死閒。

碑横秋涧草,路入土门关。

过客空词赋,干戈有愧颜。

(0)

送郭参将振赴淮阳总戎二首·其一

分阃向南州,王程不可留。

九边名已著,三楚战应休。

蓬断狼山野,烟昏蜃海楼。

平生许国志,把酒看吴钩。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