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既渡河车中即事以新旧见闻作古今愿怀诗八首·其一》
《既渡河车中即事以新旧见闻作古今愿怀诗八首·其一》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星车夕发遂河干来往征途暑寒

城野秋残闻见改,堂阶地怨咨难。

郑图欲献须多绘,贾策方成仰乙观。

昧死臣言终出位,循躬九载日瘝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出位(chū wèi)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群体中表现出众,超过一般水平。

河干(hé gàn)的意思:河干是指河流的两岸,也可以用来形容两个相对立的事物之间的间隔或界限。

阶地(jiē dì)的意思:指人的社会地位或成就有所提升。

来往(lái wǎng)的意思:互相往来、交流

秋残(qiū cán)的意思:秋天接近尾声,景色逐渐凋零,物华昔日不再。

暑寒(shǔ hán)的意思:指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形容气候的变化极端。

堂阶(táng jiē)的意思:指家庭的门阶,比喻地位、身份高低。

闻见(wén jiàn)的意思:指听到或知道消息、传闻。

星车(xīng chē)的意思:指天空中的星星如车轮一般运行,比喻光辉灿烂的景象或快速的行动。

怨咨(yuàn zī)的意思:指怀恨在心,心存不满。

郑图(zhèng tú)的意思:指人们把不同的事物、现象、人物等进行比较、对照,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它们。

征途(zhēng tú)的意思:指人们在追求梦想或目标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困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坐星车渡过黄河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过往与现今变化的感慨。首句“星车夕发遂河干”,描绘了夜晚出发渡河的情景,暗示着旅程的开始。接着,“来往征途异暑寒”一句,通过对比旅途中的不同季节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深刻体验。

“城野秋残闻见改,堂阶地隔怨咨难”两句,将视角从广阔的自然景观转向更为个人化的空间,通过“秋残”与“闻见改”的变化,表达了时间流逝和个人经历的变迁。而“堂阶地隔怨咨难”则可能暗含了对社会环境或人际关系变化的无奈与困惑。

“郑图欲献须多绘,贾策方成仰乙观”这两句,运用典故,郑国图谋献策需要精心绘制,贾生的策略则需仰望天象以观吉凶。这里不仅体现了古代政治家献策的复杂性和深思熟虑,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角色和责任的深刻思考。

“昧死臣言终出位,循躬九载日瘝官”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言论超越职权范围的自责,以及长时间因公务繁忙而疏于政务的反省。这种自我批评和对职责的坚守,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经历、社会变迁以及国家责任的深刻洞察和情感表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明宗室隐头陀写文信公像故民部董次公先生物也

南岳诸刘叹道穷,重摹王烛感孤忠。

悬知燕市光明相,跨隺东来听匪风。

(0)

病中三首·其一

畴昔负壮志,宁当遽就衰。

二毛嗟早见,一病盼春回。

哀乐偏多感,升沈不待推。

尸居慕姑射,何以绝尘埃。

(0)

万竹山中访故少参梦章罗公避地寓

剡源清绝处,传是使君居。

辛苦画江后,章皇蹈海馀。

周黎犹被荫,蜀道竟何如。

合有甘棠祀,同招海岸车。

(0)

偃月堤夜泛

大火蒸云苦,晚潮浴月凉。

庆丰楼上酒,同发妙莲香。

贺监定不死,时亭岂可荒。

南乌正三匝,一曲思苍茫。

(0)

将赴蕺山讲席抗之同社诸君集饯南香草堂得东字

安阳世学山斋重,五百年馀属起东。

试向清江觅寒火,更参新会溯流风。

日来帖括司儒苑,谁是真师震瞽蒙。

珍重诸公尊酒别,何时兰上共诗筒。

(0)

同年姚君述祖出示家传,因属重撰墓碑·其一

峨峨少保昔专征,坐啸能招横海鲸。

仗剑近临欧冶地,受降远度荷兰城。

劳臣报国天谁障,功狗攘封众未平。

勋册到今留秘箧,文孙何以振家声。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