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宿 晋 昌 亭 闻 惊 禽 唐 /李 商 隐 羁 绪 鳏 鳏 夜 景 侵 ,高 窗 不 掩 见 惊 禽 。飞 来 曲 渚 烟 方 合 ,过 尽 南 塘 树 更 深 。胡 马 嘶 和 榆 塞 笛 ,楚 猿 吟 杂 橘 村 砧 。失 群 挂 木 知 何 限 ,远 隔 天 涯 共 此 心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村砧(cūn zhēn)的意思:指村庄中的砧板,比喻平凡的人或事物。
更深(gēng shēn)的意思:更加深入或更加深厚。
鳏鳏(guān guān)的意思:指丧偶的人。
何限(hé xiàn)的意思:没有限制或限度,无所不包
胡马(hú mǎ)的意思:指匈奴的马,也用来比喻野蛮而难以控制的人或事物。
惊禽(jīng qín)的意思:指受到惊吓的鸟类。
马嘶(mǎ sī)的意思:形容马儿长嘶声,比喻形势紧迫或战争即将爆发。
失群(shī qún)的意思:指群体中有人或动物离开原本的群体,与其他成员分离。
天涯(tiān yá)的意思:指天边,引申为指遥远的地方或极远的地方。
夜景(yè jǐng)的意思:指一个人非常自负,自以为是,对自己的能力和地位过于自负。
榆塞(yú sāi)的意思:形容心理困扰,无法释怀。
猿吟(yuán yín)的意思:指猿猴的吟唱声,比喻音乐声或诗歌声非常美妙动听。
渚烟(zhǔ yān)的意思:指江湖上的一种风气,即江湖中人之间的暗中交流、暗中勾结、暗中串通等行为。
- 注释
- 羁绪:孤寂的情怀。
鳏鳏:形容孤独无伴。
高窗:高高的窗户。
惊禽:受惊的鸟儿。
曲渚:弯曲的水边。
烟方合:烟雾刚刚散去。
南塘:南方的池塘。
树更深:树木更显幽深。
胡马:北方的马。
榆塞:榆树林,可能指边塞。
笛:笛子。
楚猿:楚地的猿猴。
砧:捣衣石,古代妇女捣衣的声音。
失群:离群的。
挂木:挂在树枝上。
何限:多少。
天涯:极远的地方。
此心:共同的心意。
- 翻译
- 孤寂的情怀在夜晚侵袭,高高的窗户未掩映,惊动了栖息的鸟儿。
飞翔的鸟儿落在弯曲的水边,烟雾刚刚散去,南塘边的树木更显幽深。
胡马的嘶鸣与榆树林中的笛声交织,楚地的猿猴叫声混杂着橘林中的捣衣声。
离群的鸟儿挂在枝头,不知有多少哀愁,虽然相隔遥远,但心意相通。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静谧中被鸟鸣声惊扰的场景。"羁绊鳏鳏夜景侵"一句,通过"羁绊"和"鳏鳏"两个字眼,营造出一种幽暗而又有些许不安的氛围。高窗不掩,意味着诗人甚至连逃避现实的机会都没有,只能面对这种惊扰。
接下来的"飞来曲渚烟方合,过尽南塘树更深",则描绘了一种空间感和视觉上的层次感。"飞来曲渚"可能是指夜色中水面的微波,而"烟方合"则可能暗示了一个时间的节点,即夜色渐浓之时;"过尽南塘树更深"则是空间深度的进一步强调,意味着诗人所处的位置越来越远离喧嚣。
在下一联中,"胡马嘶和榆塞笛,楚猿吟杂橘村砧",出现了两个鲜明的意象:胡马的嘶鸣声和边塞的笛声,这两者都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边疆寥落之音;而"楚猿吟杂橘村砧"则是对南方某个山林中的夜晚场景的描写,"楚猿"指的是一种鸟类,而"橘村砧"则可能暗示了一种古朴和静谧。
最后两句"失群挂木知何限,远隔天涯共此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失群"意味着迷路或者失去了方向,而"挂木"则是古代游子寄情之举;"远隔天涯"强调了空间上的遥远,而"共此心"则指的是诗人内心深处与故乡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不论时空如何变迁,都不会消散。
整首诗通过对夜景、声音和心理状态的精细描绘,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于外界干扰的不安,也有对于内心深处故乡情怀的执着。这是一种典型的唐代诗歌风格,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