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窣:形容风轻轻吹动的样子。
汴堤:古代中国汴水边的堤防,这里指汴京(今河南开封)的河堤。
锦帆:装饰华丽的船帆,常用来形容贵族或富人的船只。
柳空垂:形容春天柳树随风飘动,枝条低垂。
流莺:指春天的黄莺,因其歌声婉转而流动。
儿孙:指后代子孙。
隋朝: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公元581年-618年。
总不知:指对隋朝的事情已经无人知晓。
- 翻译
- 万缕春风轻轻吹过汴堤两岸
华丽的船只停靠处,柳树静静地低垂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风光如画的景象,万缕春风轻拂着汴河堤岸,锦帆在空中飘扬,而岸边柳树垂挂,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意境。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也流露出对历史长河中前代风貌的追思与探问。
“万缕春风窣汴堤”一句,以动人的笔触捕捉到了春天里那无处不在的生机。"窣"字用得极妙,既形容了春风轻柔,又带出了水波荡漾之感。
“锦帆何处柳空垂”中,“锦帆”象征着盛世的繁华,而“柳空垂”则让人联想到那悠长而下垂的柳枝,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里的“何处”二字,不仅是在询问锦帆所在,也暗含了诗人对于历史记忆的追寻。
接下来的两句,“流莺应有儿孙在,问著隋朝总不知”,则是对过往时光的一种探究。"流莺"一词,常用来形容美丽的风景,这里指代诗人所见之景,而“应有儿孙在”则透露出一种生命延续和繁衍的情感。
最后,“问著隋朝总不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过去的好奇与不解。隋朝作为一个已经逝去的时代,留给后人的仅是传说与遗迹,而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所发出的疑问,不仅是在询问历史的细节,也是在探讨时间流转中的文化记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时光的追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想象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庭楸
庭楸止五株,共生十步间。
各有藤绕之,上各相钩联。
下叶各垂地,树颠各云连。
朝日出其东,我常坐西偏。
夕日在其西,我常坐东边。
当昼日在上,我在中央间。
仰视何青青,上不见纤穿。
朝暮无日时,我且八九旋。
濯濯晨露香,明珠何联联。
夜月来照之,茜茜自生烟。
我已自顽钝,重遭五楸牵。
客来尚不见,肯到权门前。
权门众所趋,有客动百千。
九牛亡一毛,未在多少间。
往既无可顾,不往自可怜。
送齐明府赴东阳
绿丝帆繂桂为樯,过尽淮山楚水长。
万里移家背春谷,一官行府向东阳。
风流好爱杯中物,豪荡仍欺陌上郎。
别后心期如在眼,猿声烟色树苍苍。
寒食日作
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
彩索平时墙婉娩,轻球落处晚寥梢。
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
自有玉楼春意在,不能骑马度烟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