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钱子濯足图》
《题钱子濯足图》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古风

濯缨,但濯足不见沧浪清,但见沧浪浊。

浊可濯兮何必清,清斯受辱浊斯荣。

君今但濯无清浊,清浊都忘志即平。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沧浪(cāng láng)的意思:指江河水流的浩渺之势,也用来形容岁月的变迁和世事的变化。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受辱(shòu rǔ)的意思:遭受侮辱或羞辱。

濯足(zhuó zú)的意思:指洗净脚足,泛指放松休息,解除疲劳。

濯缨(zhuó yīng)的意思:濯缨是一个古代军事用语,指的是洗净战马的缰绳。引申为整顿军队,准备战斗。

鉴赏

这首诗《题钱子濯足图》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通过描绘一幅“濯足”图景,寓含了深刻的哲理与人生思考。

首句“不濯缨,但濯足”,以对比手法开篇,暗示了主人公选择了一种不同于常人的生活方式——他不追求高洁的名声(“濯缨”),而满足于平凡的生活(“濯足”)。接着,“不见沧浪清,但见沧浪浊”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对环境的淡然态度,即使面对污浊的现实,他也不为所动。

“浊可濯兮何必清,清斯受辱浊斯荣”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道德标准的深刻反思。诗人认为,追求清白可能会带来耻辱,而接受污浊则可能获得荣誉,这揭示了社会评价的复杂性。他提出,只要内心平和,无论外界环境如何,都能保持自我,不必过分追求外在的清白或污浊。

最后,“君今但濯无清浊,清浊都忘志即平”一句,是对前文的总结,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时,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不被外界的评价左右,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整首诗借“濯足”这一日常行为,探讨了个人与社会、道德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雨后临云馆夜坐

乍雨催残暑,轻雷送早秋。

晚凉微欲霁,片月淡初流。

竹翠沾衣薄,花红倚槛幽。

今霄风物好,多在水边楼。

(0)

月夜舟中作·其四

夜凉真不恶,客梦在沧洲。

醉色蒹葭净,清心江水流。

露文开锦簟,雁字写清秋。

听罢邻舟笛,凄然不可留。

(0)

春郊漫兴·其三

选地虽新径,为园即故丘。

柳烟吞水阁,雨气黑山楼。

谷暗春星映,岩孤水月幽。

陶然成醉咏,归路白云稠。

(0)

飞来寺

十九峰头古木蕃,谁移梵刹此中蟠。

洞云溪月堪招隐,竹径松门可避喧。

宝塔千秋函舍利,玉环何处觅归猿。

问奇应尽登临兴,簪绂相看且莫论。

(0)

秋萤

古槐深巷夕,明灭见萤飞。

委化常依草,惊霜乍点扉。

羞随蛾赴焰,幸借月同辉。

便欲囊归去,閒窗伴下帷。

(0)

吊张太傅世杰

忆昔焦山战,人人不顾身。

孤臣空有泪,九庙已无神。

波浪翻天恶,英雄厉鬼邻。

海陵回首处,故国已迷津。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