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今但濯无清浊,清浊都忘志即平。
《题钱子濯足图》全文
- 鉴赏
这首诗《题钱子濯足图》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通过描绘一幅“濯足”图景,寓含了深刻的哲理与人生思考。
首句“不濯缨,但濯足”,以对比手法开篇,暗示了主人公选择了一种不同于常人的生活方式——他不追求高洁的名声(“濯缨”),而满足于平凡的生活(“濯足”)。接着,“不见沧浪清,但见沧浪浊”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对环境的淡然态度,即使面对污浊的现实,他也不为所动。
“浊可濯兮何必清,清斯受辱浊斯荣”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对人生价值和道德标准的深刻反思。诗人认为,追求清白可能会带来耻辱,而接受污浊则可能获得荣誉,这揭示了社会评价的复杂性。他提出,只要内心平和,无论外界环境如何,都能保持自我,不必过分追求外在的清白或污浊。
最后,“君今但濯无清浊,清浊都忘志即平”一句,是对前文的总结,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时,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不被外界的评价左右,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整首诗借“濯足”这一日常行为,探讨了个人与社会、道德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