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巡行时所见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边疆氛围与地理特征。
首句“仄径纡通斗六门”,以“仄径”形容道路狭窄且曲折,暗示了前往目的地的艰难与遥远。“纡”字则强调了路径的蜿蜒曲折,而“斗六门”则是台湾地区的一个地名,此处可能象征着通往边疆的门户,整体营造出一种深入边陲的意境。
次句“山牛遥触压荒村”,通过“山牛”的形象,展现了台湾山区的自然风貌。远处的山牛不经意间触动了荒凉的村落,既生动又富有画面感,同时也暗示了人烟稀少、环境荒凉的边疆特色。
第三句“画开地险须重障”,运用了“画开”这一拟人化的手法,将现实中的地理险峻比作画卷展开,强调了地形的复杂与险要。同时,“重障”二字形象地描绘了为了防御或保护而设置的重重障碍,体现了边疆地区的军事战略考量和安全意识。
最后一句“竹脚寮边戍卒屯”,点明了诗中人物的身份——戍边的士兵。在竹脚寮(可能是简易的竹制住所)旁驻扎的士兵,不仅代表了对边疆的守卫,也象征着对国家领土完整的忠诚与坚守。这一句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相结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展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苦与军人的奉献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台湾边疆的独特风光和边防将士的英勇与坚韧,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梦中得“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句
化人宫中百事无,道书一卷酒一壶;枝头黄乌听作曲,西山白云看作图。
朝爱朝暾上东岫,夕映夕阳映东牖;任他故人不通谒,任他朝事不挂口。
偶然案头余酒杯,偶然蹑履山僧来;自斟自醉当自去,礼岂设为我辈哉!
昨夜懵腾意超忽,寐时得语醒时述: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
纵能拂衣归故山,农耕社稷亦不闲;何如且会此中趣,别有生涯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