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甚寥廓,缅仰欲谁求。
男骨贫犹傲,儒颜老更柔。
这首诗《归叹》由明代诗人萧光绪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首联“海天甚寥廓,缅仰欲谁求”,开篇即以辽阔的海天为背景,引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探寻。海天一色的壮丽景象,象征着人生的广阔与无尽可能,而“缅仰欲谁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深沉追问,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越物质与表象的精神寄托。
颔联“男骨贫犹傲,儒颜老更柔”,通过对比贫富与年龄的变化,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贫苦中仍能保持傲骨,显示出坚韧不屈的精神;而年老时的儒雅柔和,则体现了岁月沉淀后的温润与智慧。这一联不仅描绘了人物形象,也反映了诗人对人性美的赞美与对人生阶段变化的感慨。
颈联“暮云看世态,秋水照人愁”,将目光转向自然,通过暮云与秋水的意象,映射出对世态炎凉的观察与内心深处的忧愁。暮云低垂,仿佛是社会现实的沉重与压抑;秋水清澈,却映照出人的愁绪,暗示着即便在宁静的自然中,也无法逃避内心的纷扰与忧虑。
尾联“借问丰城气,今宵可射牛”,以丰城之气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某种力量或机遇的渴望,希望能够在今晚借助这种力量实现某种目标或愿望。丰城之气,既可理解为内在精神力量,也可视为外界给予的机会或启示。这一联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期待,也是对生活可能性的探索与追求。
整体而言,《归叹》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社会、人性的深刻洞察与思考,以及在面对困境与挑战时的坚韧与希望。
跳波触石喧,古木抱崖拥。
老蛟压泥蟠,一笑作潭洞。
孤峰起崷崒,哀壑浩呼汹。
腥风噤蛙淫,冻雨落毛氄。
凛凛白昼寒,瘴发立尽耸。
旱气曛日黄,缩爪但阴拱。
悠然四大海,敛此一毛孔。
安得化为霖,蕙叶有光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