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石可鞭难致雨,有河皆涸不知滩。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尺寸(chǐ cùn)的意思:形容大小、长短、高低等方面的范围或度量。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村庄(cūn zhuāng)的意思:指乡村、农村地区。
得一(dé yī)的意思:得到一件宝贵的东西或成功的机会。
呼天(hū tiān)的意思:呼喊到天空,表示愤怒、悲伤或无奈。
画地(huà dì)的意思:比喻制定一种规划或计划,并坚决执行,不轻易改变。
结社(jié shè)的意思:结社指的是人们组成社团或团体,共同活动或交流。
老少(lǎo shào)的意思:年老和年轻
雷起(léi qǐ)的意思:指形势突然变得紧张或危险。
流丹(liú dān)的意思:形容文笔流畅、优美。
陇亩(lǒng mǔ)的意思:陇亩是指陇西地区的一种古老计量单位,后来引申为指一片土地的面积。
社坛(shè tán)的意思:指社会上公众的舆论和评价之中,以及社会上的各种场合中。也用来形容社会上各种人物的交往和争论。
四布(sì bù)的意思:四面布置哨兵,形容防备森严,严密无漏。
土膏(tǔ gāo)的意思:指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时期农民面对严重干旱时的痛苦与无奈。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旱灾对农田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首句“旱霓四布若流丹”,形象地描绘了干旱导致天空中出现的假象彩虹,仿佛流动的红丹,暗示了大地的干渴。接着,“处处惊云陇亩乾”进一步强调了干旱的普遍性和严重性,陇亩(农田)因缺水而干涸,令人震惊。
“无石可鞭难致雨,有河皆涸不知滩。”这两句揭示了干旱的根源和影响范围之广。即使尝试通过鞭打石头祈求降雨,也无法改变现状;即便是河流也已干涸,找不到一处水流的痕迹。这反映了干旱的严峻程度,以及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
“村庄画地争田水,老少呼天结社坛。”描述了农民为了争夺有限的水源,不惜在土地上划线争斗,老人和孩子都参与其中,甚至集体举行祭祀天地的仪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神灵的庇佑。这一场景体现了人们在干旱面前的焦虑和绝望。
最后,“但得一声雷起顿,土膏尺寸为论欢。”表达了人们对于降雨的渴望。一旦雷声响起,哪怕只是短暂的降雨,也能让土壤恢复生机,人们将因此而欢呼庆祝。这句话不仅反映了人们对雨水的极度期盼,也蕴含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感激。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清代社会中农民在干旱灾害面前的苦难与抗争,以及他们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