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王 起 居 独 游 青 龙 寺 玩 红 叶 因 寄 唐 /羊 士 谔 十 亩 苍 苔 绕 画 廊 ,几 株 红 树 过 清 霜 。高 情 还 似 看 花 去 ,闲 对 南 山 步 夕 阳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苍苔(cāng tái)的意思:指古老的庙宇、墓地等地方长满了青苔。
高情(gāo qíng)的意思:指感情高尚、慷慨豪放。
红树(hóng shù)的意思:比喻人才出众,非常优秀。
画廊(huà láng)的意思:指长而窄的通道或走廊,也可泛指展示艺术作品的场所。
看花(kàn huā)的意思:看花指目光不专注、注意力不集中,只顾观看花朵而忽略了其他重要事物。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山步(shān bù)的意思:指行走在山路上。也比喻艰难险阻的行进。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 注释
- 苍苔:青苔,指覆盖在地面的绿色苔藓。
画廊:装饰有绘画或艺术作品的走廊。
红树:秋季叶子变为红色的树木,如枫树。
清霜:寒冷的秋霜,表示季节变化。
高情:高尚的情操,此处可能指欣赏自然之美的情趣。
看花去:去看花,比喻欣赏美景。
闲:悠闲,不急躁。
南山:泛指南方的山,也可能特指某个具体的南山。
步夕阳:散步在夕阳下,享受宁静的时光。
- 翻译
- 十亩之地长满了青苔,环绕在画廊周围
几株红色的树木经历了严寒的秋霜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林景象,色彩鲜明,意境幽深。开篇“十亩苍苔绕画廊”一句,设定了一个被苍苔覆盖、宛如画中的庭院场景,苍苔在这里不仅仅是绿色的植物,更是秋天特有的意象,为后文的红叶预留了视觉和情感上的对比。
紧接着,“几株红树过清霜”则将视线引向那些散落的红色之中,红树在清晨的霜气中显得格外鲜明,既是秋色的典型写照,也为诗人心中的高情提供了物质基础。
“高情还似看花去”一句,诗人的高远情怀如同观赏花朵一般,无论是在春天还是秋日,这份对美的追求和欣赏永远不变。这里的“花”或许并不特指某种花卉,而是自然之美的代名词。
最后,“闲对南山步夕阳”则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面对着那座南山,踏着渐渐西沉的夕阳。这不仅是一幅动人的画面,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逸。夕阳之下,时间似乎变得缓慢,诗人在这份宁静中与自然达成了某种默契。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秋天美丽景象的独到领悟,以及他那高洁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江城子 癸丑岁季夏下浣,信步至渔溪潘氏庄
舟坐绿树间。
适行囊中有松雪翁所书江城子,逸态飞越,不忍释手,因依调口占,以寄清与。
古人云,人生百年间,大要行不耳,卒章以此意为消疏云过雨漏斜阳。
树阴凉。
晚风香。
野老柴门,深隐水云乡。
林下草堂尘不到,亲枕簟,懒衣裳。
故人重见几星霜。
鬓苍苍。
视茫茫。
把酒*欷,唯有叹兴亡。
须信百年俱是梦,天地阔,且徜徉。
木阑花慢 苏昌龄过曹云翁贞溪故居,赋词致
访溪翁隐处,浑不减、辋川西。
指花下吟袖,松间昼壁,名笔交题。
经行向来坊陌,蔼茂林、修竹与云齐。
丹*遗基彷佛,墨池流水凄迷。
青藜。
乘兴蹋春泥。
仙路入桃蹊。
叹前辈风流,故家文物,往梦难提。
那能九原重起,向三生石上纵挥犀。
回首不胜魂断,夕阳芳草萋萋。
角招 次黄伯阳苕溪夭中韵
暮云起。
苕溪上,画桡荡漾春水。
道人烟浪里。
信笔赋诗,千古无此。
吴头楚尾。
问旧日、陶朱邻里。
撷得江蓠寄远,向天角歇孤帆,且行行休矣。
吟倚。
柳阴傍晚,花期暗数,芳事今余几。
旧游难屈指。
化鹤归来,依然城市。
纷纭闹紫。
岂不羡、山林宫徵。
更约吟船共舣。
剩判得,落残花,欺行李。
暗香 吴中顾氏旧时月色亭,陆壹天倡始用白
水边寒色。
又怎禁傍晚,一声长笛。
废苑日斜,玉蕊疏疏未*摘。
回首江南旧梦,何处觅、黄昏诗笔。
纵近日、雪满西泠,谁解为移席。
萧瑟。
更幽寂。
记驻马断桥,顿觉愁积。
倚风暗泣。
离黍残碑尚追忆。
绝艳无人管领,潮自落、吴山横碧。
便想像、风景好,可能再得。
洞仙歌 赋明叔水光山色舟
红尘海里,好风光谁有。
输与沧浪钓竿手。
信翩然、一苇目断空蒙,烟草外、历历楚云湘岫。
谩随春浪去,路人桃源,肯为繁华暂回首。
岁晚若归来,纵鸥鹭忘机,莫系缆、汉南杨柳。
好乘兴、凌风访蓬莱,为说与麻姑,海桑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