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崖有红榴,照眼风棂迥。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僧 庵 崖 上 榴 花 宋 /苏 籀 苍 崖 有 红 榴 ,照 眼 风 棂 迥 。鹤 顶 磨 丹 明 ,猩 唇 染 罗 竟 。天 然 同 心 蒂 ,物 理 有 殊 禀 。青 鸟 蹙 绛 巾 ,奇 胶 缀 琴 轸 。子 云 畔 牢 愁 ,无 偕 溱 洧 赠 。思 致 玉 珑 鬆 ,皎 兮 丽 宫 井 。江 峤 琐 蛮 烟 ,空 烦 洛 生 咏 。山 僧 递 形 语 ,呵 乃 枯 禅 病 。喁 讽 独 移 时 ,鹘 没 天 宇 净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禅病(chán bìng)的意思:禅宗修行者因为沉迷于禅修而导致的精神病。
鹘没(hú méi)的意思:形容事物迅速消失或不见踪影。
鹤顶(hè dǐng)的意思:指头顶上长有白发,像白鹤的头顶一样。
枯禅(kū chán)的意思:指修行禅宗的人,因长时间苦行而形容身体瘦弱。
牢愁(láo chóu)的意思:形容忧愁、痛苦、焦虑等心情牢固深重,无法摆脱。
珑松(lóng sōng)的意思:形容物体精美、细致且富有变化。
蛮烟(mán yān)的意思:形容战火连绵不断,烟尘四起。
畔牢(pàn láo)的意思:指被困在牢房之中,无法自由出去。
溱洧(zhēn wěi)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汹涌澎湃。
琴轸(qín zhěn)的意思:形容琴音悲切,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
青鸟(qīng niǎo)的意思:青鸟是指一种美丽的鸟类,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人或事物。
山僧(shān sēng)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比喻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
思致(sī zhì)的意思:指人思考问题时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不随波逐流,不墨守成规。
天宇(tiān yǔ)的意思:天宇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广阔无边的天空。它代表着宇宙的辽阔和无限的可能性。在引申意义上,天宇也可以表示某人的抱负和志向。
天然(tiān rán)的意思:指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加工或改变的。
同心(tóng xīn)的意思:指心思、意志、目标等完全一致,团结一心。
物理(wù lǐ)的意思: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猩唇(xīng chún)的意思:指人的嘴唇红得异常鲜艳,形容人的嘴唇色彩鲜明。
形语(xíng yǔ)的意思:形影不离指的是形容两个人或物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无法分离的意思。
眼风(yǎn fēng)的意思:指人的目光、眼神。形容人的眼睛灵活、机警,能准确地察觉事物。
移时(yí shí)的意思:指改变时间,推迟或提前原定的时间。
照眼(zhào yǎn)的意思:指事物或言论引起关注、引起注意
洛生咏(luò shēng yǒng)的意思:形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
畔牢愁(pàn láo chóu)的意思:指在河边或湖边的牢狱中感到忧愁、痛苦。
玉珑松(yù lóng sōng)的意思:形容人或物质品质高尚,品德纯正。
- 注释
- 苍崖:峭壁。
红榴:鲜艳的石榴。
风棂:清风穿过窗户。
鹤顶:鹤的头顶。
猩唇:猩红色的嘴唇。
同心蒂:心连心的伴侣。
青鸟:神话中的信使。
琴轸:琴弦轴端。
牢愁:深深的忧虑。
皎兮:洁白的样子。
琐蛮烟:缭绕的蛮烟。
洛生:指洛阳的才子。
山僧:山中的僧人。
枯禅:沉寂的禅修。
鹘没:鹘鸟消失。
- 翻译
- 峭壁上长着鲜艳的石榴,映入眼帘的是清风穿过窗户的景象。
鹤的头顶如磨过的朱砂般明亮,猩红色的嘴唇仿佛给罗衣染色。
它们天生就是心连心的伴侣,自然规律赋予了它们独特的特性。
青鸟头戴深红头巾,奇特的胶水装饰着琴弦轴端。
在扬雄的居所旁,我满怀愁绪,无法像古人那样赠送爱意。
思念之情如玉珑松般高洁,洁白如宫中的井水。
江边的山峦被蛮烟缭绕,徒然引发我对洛阳才子的赞美。
山中的僧人传递着无声的语言,沉寂的禅修中透出病态。
长时间的低声吟诵,直到鹘鸟消失,天空变得清澈。
- 鉴赏
这首宋诗《僧庵崖上榴花》是苏籀所作,描绘了僧人生活环境中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寄托。首句“苍崖有红榴”以苍劲的崖壁为背景,突显出鲜艳的榴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照眼风棂迥”描绘了榴花映照窗户,清风拂过,景色格外明亮开阔。
“鹤顶磨丹明,猩唇染罗竟”运用比喻,将榴花比作仙鹤头顶的朱砂和猩红的丝织品,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其色彩艳丽。诗人进一步强调了榴花与生俱来的天然之美,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
“天然同心蒂,物理有殊禀”表达了诗人对榴花生命力的赞美,认为它们有着独特的生长特性。随后,“青鸟蹙绛巾,奇胶缀琴轸”通过青鸟和红色头巾的意象,增添了神秘和艺术的气息,暗示着榴花的灵性和诗人的情感寄托。
“子云畔牢愁,无偕溱洧赠”借用了典故,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法像古人那样借花传情的遗憾。接着,“思致玉珑松,皎兮丽宫井”将榴花与松树、宫殿的井水相提并论,寄寓了高洁和清雅的品质。
最后,“江峤琐蛮烟,空烦洛生咏”感叹江边的偏远和蛮烟缭绕,使得诗人只能独自欣赏,而不能如洛生般吟咏传扬。结尾“山僧递形语,呵乃枯禅病”则转向僧人的生活,以枯禅之态反衬出榴花带来的生机活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榴花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