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末清初时期江南农村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妇女忙碌纺纱的景象以及独特的风俗习惯。
首句“促织声中催纺纱”,以秋夜特有的促织(蟋蟀)叫声作为背景,形象地渲染出夜晚的宁静与繁忙,暗示着农闲时节妇女们仍在劳作的情景。促织的鸣叫仿佛在催促着人们抓紧时间纺纱,体现了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
次句“木家花杼遍邻家”,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景象,木制的纺车(花杼)在各家各户间普及,邻里之间共享工具,共同劳作的和谐氛围跃然纸上。这不仅体现了农村社会的互助精神,也反映了当时农业社会的生活状态和生产方式。
第三句“独有侬家无纺织”,转折之处,诗人将视角聚焦于自己,强调了与众不同的情况——“侬家”即诗人自指,表示自己家与众不同,没有参与纺纱活动。这种对比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思考空间,引人好奇为何诗人选择不参与纺纱。
最后一句“偏唤双鸦去卖花”,揭示了诗人不参与纺纱的原因——他选择去卖花。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双鸦”这一意象,既可能是指两只乌鸦,也可能暗喻某种花卉,象征着诗人另辟蹊径,追求不同于传统农事生活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性与独立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个体对生活多样性的追求和对传统束缚的突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明末清初江南农村的生活风貌,以及个体在传统社会中的独特选择与思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司徒侍中壬子寒食会压沙寺诗二首
四照梨花一色中,他时珍赏有雌雄。
高牙就景开芳宴,皓齿停歌诵正风。
乐极光阴穷日御,诗成造化夺春工。
佳辰不禁只园火,林杏兼然万点红。
寇参军九日惠诗以左冯翊赵监所遗玉液一壶并
久傍严公趋玉帐,近蒙贺监解金龟。
一壶分助登高饮,客宦长安共此时。
某介直寡合为邑亡状而杜兄一见过爱作诗称许
平生怀古哲,所趣背时人。
饿死不巧宦,力行惟庇民。
风波方满眼,霄汉欲谋身。
山水得一县,松筠为四邻。
分安篱鷃悦,机少海鸥驯。
道义闻君久,襟怀类我淳。
盍簪何太速,倾盖似非新。
交向篇章定,情缘里闬亲。
胸中都绝介,席上竞夸珍。
他日摅长策,相携献紫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