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汝宁徐使君·其四》
《汝宁徐使君·其四》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鸿陂东注汝阳城太守乘春出劝耕

童子但须骑竹马,夹车休唱芋魁羹。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鸿陂(hóng bēi)的意思:指人才辈出,如同大雁成群飞翔在广阔的陂塘之上。

骑竹(qí zhú)的意思:指骑在竹马上,表示童年时期的友谊与纯真。

劝耕(quàn gēng)的意思:劝导人们勤劳耕种,努力耕耘。

太守(tài shǒu)的意思:指官职品级较高的地方官员。

童子(tóng zǐ)的意思:指小孩子的声音非常嘈杂,形容人多嘈杂、喧闹。

阳城(yáng chéng)的意思:阳城是一个地名,也指的是阳光明媚、气候宜人的城市或地方。

芋魁(yù kuí)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方面最出色的人或物。

竹马(zhú mǎ)的意思:竹马是指小孩子之间以竹子做成的马玩具,比喻童年时代的纯真友谊。

骑竹马(qí zhú mǎ)的意思:指儿童时期玩耍时骑在竹马上,比喻过去的时光或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李攀龙对汝宁地区徐使君在春天里巡视田间、指导农事的情景进行的生动描绘。诗中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官民和谐共处的画面。

首句“鸿陂东注汝阳城”,以鸿陂(大水塘)之水向东流注入汝阳城,象征着生机与活力的流动,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和农业生产的开始。这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隐含了对徐使君勤政爱民、关注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的赞颂。

次句“太守乘春出劝耕”,点明了徐使君在春天时节亲自外出,到农田中指导农民耕作,体现了他作为地方官员亲力亲为、关心民生的形象。这里的“劝耕”不仅指出了徐使君的职责所在,也表达了他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怀。

后两句“童子但须骑竹马,夹车休唱芋魁羹”,通过儿童骑竹马的场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纯真与欢乐,同时也暗示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夹车休唱芋魁羹”的提醒,则是在强调在忙碌的春耕季节,应专注于农事,不宜分心,体现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田园画卷,通过具体的人物活动和生活场景,赞美了徐使君的勤勉与智慧,以及他对农业发展和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如梦令.春闺

燕语呢喃春昼。花事阑珊时候。

斜倚画屏前,半亸低垂红袖。消瘦。消瘦。

镜里双蛾长皱。

(0)

蝶恋花.病怀

早潮扬子舟难舣。一曲湘江,送断危弦指。

风雨落花明月底。芭蕉寸寸衔心里。

粉融湿透风前泪。花饭谁餐,伏枕知何计。

王孙不来侬自去。游魂千刻追千里。

(0)

鹊桥仙.七夕

流萤度影,疏帘捲暮,银汉波横月小。

鸾机停织晚妆新,看此候、吹箫人绕。

湘裙带缓,雾鬟钗坠,总有离怀休告。

人间怊怅负佳期,枉自断、乘槎去杳。

(0)

满江红.秋思

桂苑香消,芙蓉老、白苹浪起。

又渐是、寒烟古木,夕阳流水。

玉笛悲凉秋旅怨,金砧凄楚关山思。

看断霞、明月照凉辉,黯凝倚。诗酒兴,消残矣。

愁与闷,偏无已。念啼莺别后,水云烟弥。

惆怅不通天际信,江南风景空如此。

听秋声、萧瑟夜蛩清,心如死。

(0)

菩萨蛮.前题

纷纷心绪萦怀索。两闿辜负新秋菊,深喜遇苏程。

连朝话未鸁。忽听征驾速。又触离愁恶。

鬲岁约重临。春波画舫轻。

(0)

南柯子.折枝梅纨扇

冷倚团团月,晴烘薄薄霞。烟鬟恰称一枝斜。

簪向东风还认、小桃花。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