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与台近隣,相看爱无俗。
根根一根同,曷以多为喜。
这首明代湛若水的《题万竹台》描绘了一幅静谧而高雅的画面。诗人通过“九龙樵三昧”开篇,暗示了万竹台所在之地的幽深与禅意。接下来,“竹台在九曲”进一步描绘了竹台的位置,位于曲折的山径之中,增添了神秘感。
“岩与台近邻,相看爱无俗”表达了诗人对竹台周围环境的喜爱,岩石与竹子相互映衬,没有世俗的纷扰,显得清新脱俗。诗人强调每一根竹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但它们共同构成了“根根一根同”的整体,寓意着团结和谐。
“曷以多为喜”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繁多竹子的态度,不是追求数量的喜悦,而是欣赏它们的内在品质和自然之美。最后,“此君正耻独,绕台是君子”将竹子人格化,赋予其不孤芳自赏,而是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君子之风,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品性的赞美和人生态度的寄托。
整首诗以竹为主题,寓言深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关系的思考,以及对高尚品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