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之备。
《相和六引·其四徵引》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萧子云之手,名为《相和六引(其四)徵引》。它以音乐与节令的关系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
“朱明在离。日长至。”开篇即描绘了夏至时节,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长,万物生长茂盛的景象。“朱明”是古代对夏季的称呼,这里用以形容夏日的热烈与生机勃勃。“日长至”则直接点明了时间的变化,暗示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循环。
“候气而动。徵为事。”这一句进一步阐述了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如气温、日照等,人们可以预知并安排相应的行动,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顺应。其中,“徵”在这里不仅指音律中的一个音阶,也象征着事物发展的特定阶段或状态。
“六乐成文。从之备。”最后两句总结了音乐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在古代,音乐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沟通天地、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通过“六乐”的演奏,人们能够表达对自然的敬仰、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外界的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夏至时节自然现象的描绘,以及音乐与节令、社会活动之间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萧子云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传达了对生命、自然与文化之间内在联系的独到见解,体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对于宇宙观、人生观的独特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