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因逢石坐,多见抱书行。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其五》全文
- 翻译
- 我常常独自待在深斋之中,怎会厌恶秋天的声音。
青翠的竹子在秋夜中更显寂静,孤独的花朵在傍晚时分更加明亮。
每次遇到石头便坐下读书,常见抱着书本行走的身影。
夜晚聆听稀疏的捣衣声,远方也能感受到这份深深的思绪。
- 注释
- 深斋:指深宅或静室。
厌:厌恶。
秋声:秋天的自然声音,如风声、虫鸣等。
翠筱:青翠的竹子。
孤花:孤独开放的花朵。
石坐:坐在石头上。
抱书行:抱着书本行走。
疏杵:稀疏的捣衣棒敲击声。
耿:清晰,持久。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深闺中沉醉于秋天的宁静与美好之中。"讵肯厌秋声"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特有声音如蛙鸣、叶落等自然之声的喜爱和不厌倦。而"翠筱寒愈静,孤花晚更明"则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突出了秋日的宁静与孤独之美。
诗人在深闺中经常坐在石头上,这里的"每因逢石坐,多见抱书行"展示了诗人习惯于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和思考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多见"可能暗示着诗人不仅是独自一人,还可能时而与其他文人墨客共度时光。
夜晚时分,远处传来木鱼声,这里的"入夜听疏杵,遥知耿此情"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于佛法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疏杵"即是寺庙中的木鱼,用以计时或召集僧众,这里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声、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书卷和佛法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独处时的心境与情感。这种深厚的情感与宁静的意境相得益彰,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超然物外的淡定与安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