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嬉春曲陈公载索和用韵·其三》
《嬉春曲陈公载索和用韵·其三》全文
明 / 黎民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奏技当年汉京缁尘曾逐丽人行。

金钿控月三千骑宝帐临风十二筝。

西第将军尽醉东邻词客多情

茂陵一卧长消渴,犹倚金盘五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宝帐(bǎo zhàng)的意思:比喻重要的职位或权力。

长消(cháng xiāo)的意思:长时间的消耗或损耗

词客(cí kè)的意思:指对词语的研究和运用有深入造诣的人。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东邻(dōng lín)的意思:东方的邻居或邻国。

多情(duō qíng)的意思:形容人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容易动情。

汉京(hàn jīng)的意思:指京城,特指古代中国的首都。

将军(jiāng jūn)的意思:指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也可用来形容勇敢、有能力的领导者。

金盘(jīn pán)的意思:形容非常珍贵或重要的东西。

金钿(jīn diàn)的意思:金针。比喻珍贵而锐利的事物。

尽醉(jìn zuì)的意思:形容酒量极大,喝得非常醉。

客寄(kè jì)的意思:指客人到别人家中寄宿,表示客人在别人家中暂住或借宿的意思。

丽人(lì rén)的意思:指美丽的女人。

临风(lín fēng)的意思:站在风中,感受风的吹拂。形容人物英姿飒爽,意气风发。

茂陵(mào líng)的意思:指人的才华、品德等在一定领域内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

千骑(qiān jì)的意思:指千人骑马的队伍,也用来形容人数众多的队伍。

三千(sān qiān)的意思:形容非常多,数量巨大。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五城(wǔ chéng)的意思:指围绕中心城市而建的四个附属城市,形容城市规模庞大,繁荣昌盛。

消渴(xiāo kě)的意思:解除渴望,满足欲望。

缁尘(zī chén)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的品质纯粹,不受外界诱惑或玷污。

奏技(zòu jì)的意思:指在某种艺术或技术上的高超造诣。

鉴赏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嬉春曲·陈公载索和用韵(其三)》描绘了一幅宫廷宴乐的奢华景象。首句“奏技当年入汉京”暗示了昔日宫廷技艺表演的盛况,可能是指舞者或音乐家进入京城献艺。接下来的“缁尘曾逐丽人行”则暗示了这些艺人在华丽的丽人簇拥下,穿梭于尘世之间。

“金钿控月三千骑”描绘了壮观的仪仗队伍,金饰璀璨如月光,骑兵众多,场面宏大。“宝帐临风十二筝”则聚焦于音乐,华美的宝帐下,十二位筝手演奏出动人的旋律,随风飘荡。

“西第将军留尽醉,东邻词客寄多情”两句,通过“西第将军”和“东邻词客”的形象,展现了权贵与文人墨客在宴会上的豪饮与情感交流,酒醉与诗意并存。

最后,“茂陵一卧长消渴,犹倚金盘望五城”暗指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如同茂陵中的汉武帝,虽已逝去,但仍对长安(五城)的繁华记忆犹新,渴望再次沉浸在那种盛世的欢乐中。整首诗以宫廷生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盛世的向往。

作者介绍

黎民表
朝代:明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猜你喜欢

漪澜堂

弓样围楼镜样波,中堂俨是影清娥。

漫言七宝琼居绮,不藉千枝挂树娑。

檐际光翻银液藻,窗间声按羽衣歌。

独予水鉴因心切,澄照何当惕对多。

(0)

听瀑

谓当雨里无过矣,可识晴来更恰然。

白界翠屏迂缓画,律和声瑟沅湘弦。

秋心宛在水精域,烟色遥开玉塞天。

今日始知谪仙句,妙因霁后对前川。

(0)

玉泉山杂咏十六首·其七试墨泉

行云流水定何踪,试笔欣当五合逢。

惭愧会稽王内史,至今犹说墨云浓。

(0)

夜雨

枕上惊雷殷地鸣,倏闻雴雨注檐倾。

明知凉涤十分暑,恰喜润乘三日晴。

早黍方将争怒长,晚荞率已遍新耕。

迩来时若真私庆,前此那忘颙望情。

(0)

恭奉皇太后观荷词·其一

好雨均沾既渥优,承欢今始展眉头。

莲花万朵叶千万,叶叶花花纪岁筹。

(0)

瀛台即景杂赋·其二

湖山位置仿蓬瀛,万事由来有志成。

二典三谟明式在,望洋徒叹竟何情。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