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听 琴 秋 夜 赠 寇 尊 师 唐 /常 建 琴 当 秋 夜 听 ,况 是 洞 中 人 。一 指 指 应 法 ,一 声 声 爽 神 。寒 虫 临 砌 默 ,清 吹 袅 灯 频 。何 必 钟 期 耳 ,高 闲 自 可 亲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洞中(dòng zhōng)的意思:指陷入困境或进退维谷的境地。
高闲(gāo xián)的意思:指闲暇自在,没有烦恼和压力。
寒虫(hán chóng)的意思:比喻贫苦、无依无靠的人。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可亲(kě qīn)的意思:容易亲近、和善可亲
清吹(qīng chuī)的意思:指吹奏清脆悦耳的音乐,也可比喻清新明丽的音乐或言辞。
爽神(shuǎng shén)的意思:形容感到非常舒适、愉悦、畅快。
一指(yī zhǐ)的意思:一根手指,表示极少或极微小。
钟期(zhōng qī)的意思:指定时间;约定的期限
中人(zhōng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种事物中具有一定地位、能力或影响力的人。
自可(zì kě)的意思:自然可以,可以自行
- 注释
- 琴:古琴。
秋夜:夜晚。
洞中人:隐居山洞的人。
一指指:每个手指。
应法:顺应佛法。
一声声:每一声。
爽神:使心灵清爽。
寒虫:寒冷的虫子。
砌:墙壁。
清吹:清脆的琴声。
袅灯:围绕灯火。
何必:何须。
钟期耳:像钟子期这样的知音。
高闲:高雅而闲适。
自可亲:自己也能亲近。
- 翻译
- 在秋夜弹奏古琴,更何况是洞中的隐士。
每一个音符都回应着佛法,每一声都让人心灵舒畅。
寒冷的虫儿靠近墙壁鸣叫,清脆的琴声环绕着灯火摇曳。
何须等待钟子期这样的知音,独自享受这份宁静与高雅便是亲近自然。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人坐在洞中,聆听秋夜里琴声的静谧画面。"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两句开篇就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接着"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则展示了琴师的高超技艺,每一个手指的动作都有章法可循,每一个声音都能让人心旷神怡。
诗中也融入了自然景象,如"寒虫临砌急,清吹袅灯频"。这里的“寒虫”可能指的是秋夜里活动的蟋蟀之类昆虫,它们在石砌上匆忙移动,似乎与琴声呼应。而“清吹袅灯频”则让人联想到微风轻拂,烛光摇曳,增添了一份静谧和神秘。
最后两句"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鉴赏的独到见解。即使没有外在华丽的乐器如钟、磬,只要心境高远,即便是简单的琴声也能让人感到亲切和愉悦。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听琴这一特定情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独到的审美体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桂花仙人
紫虚真人离紫宫,流光夜下如长虹。
明珠结佩冠芙蓉,钧天广乐来相从。
居然太虚幻为月,中有琼台白银阙。
《羽衣霓裳》歌合节,玉杵捣碎黄金屑。
金屑霏霏满下方,倒吹露脚秋风香。
齐州一发烟微茫,但见万国涵清光。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送元范赴省
清峭霜天振羽翰,共观一鹗气轩轩。
愿将拄腹书千卷,尽作忧时策万言。
请系单于同太傅,不阿人主异公孙。
龙头素是君家物,又见传呼贾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