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
《颂》全文
宋 / 释令滔   形式: 偈颂

放却牛绳便出家,剃除须发袈裟

有人问我西来意拄杖横挑啰哩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出家(chū jiā)的意思:指一个人离开家庭,放弃尘世的事物,投身于宗教修行或出家修道。

放却(fàng què)的意思:放下、放弃。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来意(lái yì)的意思:指来访的目的或意图。

须发(xū fà)的意思:须发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头发或胡须。它表示人的头发或胡须因惊吓、恐惧或愤怒而竖立起来。

有人(yǒu rén)的意思:表示某个地方有人存在,或某个事件有人参与、有人知道。

拄杖(zhǔ zhàng)的意思:用手杖支撑身体行走

鉴赏

这首宋代的禅宗诗歌《颂》,由释令滔所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佛教中“放下”与“觉悟”的哲理。

首句“放却牛绳便出家”,形象地描绘了出家人的自由与解脱,如同解开了束缚牛的绳索,获得了心灵的解放。这里的“牛绳”象征着世间对人的束缚与羁绊,出家则是寻求精神上的超脱和自由。

次句“剃除须发著袈裟”,进一步描述了出家人的外在变化——剃去头发,穿上袈裟,这是佛教僧侣的典型装扮,象征着对世俗身份的放弃,以及对佛法的追求和信仰的坚定。

“有人问我西来意”,这一句提出了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即如果有人问起出家人西行的目的或意义,这不仅是对出家人修行动机的询问,也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这里的“西来”可能暗指佛教的起源地印度,也可能是对内心深处寻找真理之旅的隐喻。

最后,“拄杖横挑啰哩啰”,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展现了出家人的自在与洒脱。拄杖横挑,不仅是一种行走的姿态,更蕴含着对生活态度的表达——不拘泥于形式,随缘而行,自在逍遥。同时,“啰哩啰”可能是出家人行走在路上时的口头禅,或是某种特定的唱诵声,强调了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整体而言,《颂》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和动作,传达了佛教中关于放下、觉悟和内心自由的深刻哲思,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灵的解脱与超越。

作者介绍

释令滔
朝代:宋

释令滔,乃青原下十世,泐潭澄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五)。
猜你喜欢

句·其五

花明柳暗一溪水,日薄云浓三月天。

(0)

梅仙观

炎灵失其御,四海无安税。

呜乎梅南昌,脱屣元始岁。

小臣披肝胆,宫掖事严秘。

上书竟渺茫,弃掷江湖外。

一朝厌蜗角,万里骑鹏背。

向来杀青士,此事美无对。

到今瑶池地,风露翔孔翠。

仰瞻神界游,千载想生气。

愿为龙鳞婴,勿学蝉骨蜕。

(0)

送谭生

谭子家何处,传闻在海东。

得朋方款款,取别太匆匆。

晓缆廉纤雨,春帆料峭风。

明年曲江上,应许故人同。

(0)

寄题蔡州鲁公祠堂

鲁公岩壑姿,劲气不可及。

岁寒万物尽,松柏当霜立。

由来邪正间,厥势不相入。

公当肃代后,窜斥复相袭。

呜呼蔡州殒,义激壮士泣。

周曾计不浅,希烈竟见执。

从古皆有殁,忠烈泰山岌。

使君拊遗迹,丹青辨呼吸。

壮公临大节,生气何当挹。

高咏两贤篇,临风黯于邑。

(0)

三友堂.泉

青泉出山下,到海流不息。

愿与君为友,果行而育德。

(0)

三友堂.山

峭拔耸青天,巍峨镇方国。

愿与君为友,万古长一色。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