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首(bái shǒu)的意思:指头发变白,代表年老。形容忧虑、思念等情感所累积的结果。
薄薄(báo báo)的意思:形容物体薄而轻。
酡颜(tuó yán)的意思:脸色发红
高下(gāo xià)的意思:比较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的优劣,判断谁高谁低。
华胥(huá xū)的意思:指古代神话中的一个仙境,也用来形容美好而遥远的地方。
还乡(huán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故乡一段时间后,再次回到故乡。
铃閤(líng gū)的意思:指女子的卧室或闺房。
茅柴(máo chái)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简陋住所。
若非(ruò fēi)的意思:如果不是;要不是
三日(sān rì)的意思:指短时间内,只有三天的时间。
诗筒(shī tǒng)的意思:指写诗作文的工具,也比喻才子、文人。
下雨(xià yǔ)的意思:形容雨势非常大,如同盆里的水一样倾泻而下。
秀色(xiù sè)的意思:形容美丽绝伦,色彩鲜艳。
原田(yuán tián)的意思:指田地原本的状态,比喻事物最初的样子或本来的面貌。
云泥(yún ní)的意思:比喻差别极大,相差悬殊。
云半(yún bàn)的意思:指云彩只占了一半天空,形容天气阴沉,预示着可能发生不好的事情。
中分(zhōng fēn)的意思:指将某事物分为两半或平分某物。
- 注释
- 白首:形容年老。
铁铸关:坚固如铁的关隘,比喻难以逾越的困境。
云泥:比喻高低贵贱,此处指世俗社会。
飞蟠:飞翔盘旋。
原田:田野。
雨三日:连续下三天雨。
庵屋:简陋的小屋。
云半间:指小屋上方仅存的一半天空。
芃芃:茂盛的样子。
秀色:美丽的景色。
薄薄:稀疏的样子。
酡颜:微醉或泛红的脸色。
铃閤:古代官府传达命令的铃铛。
诗筒:古代传递书信的竹筒。
华胥:传说中的理想世界。
- 翻译
- 年迈归乡如铁铸的关隘,再也不愿飞翔于世俗的云端和泥地。
田野上空连降三天大雨,小庵屋内只留下半边天空的云彩。
麻麦茂盛,恢复了生机,茅柴稀疏,短暂地染上了红晕。
如果不是诗筒和铃铛带来的讯息,我恐怕还在那梦境般的华胥国中徘徊。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归乡者的心境与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怀旧和平静的生活态度。首句“白首还乡铁铸关”,设定了一个时间跨度,从青年到白发,历经沧桑,回到家乡,那个曾经熟悉而现在已然改变的地方——铁铸关。
接下来的“云泥不复计飞蟠”则是对过往岁月的回望与感慨。诗人心中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记忆已经模糊,无法再去细数,那些曾经的欢乐和激情,如同天上的云朵和神话中的飞蟠,不可复返。
“原田高下雨三日”、“庵屋中分云半间”,则是对归乡后自然景观的描写。连绵的细雨洗净了大地,也许是在为诗人的心灵带来一份清凉和平静。庵屋,是一种简陋的住所,分隔着天空和大地,云朵在这里显得格外亲切,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融入和享受。
“麻麦芃芃回秀色”、“茅柴薄薄暂酡颜”,继续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春天的麦子呈现出青翠欲滴的美丽,茅草与柴火则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景象都在诉说着一种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
最后,“若非铃閤诗筒至”、“身在华胥的未还”,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渴望和对精神家园的向往。这里的“铃閤诗筒”,是指古代文人的书箱,象征着文学创作。而“华胥”,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内心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归乡生活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平静、自然和文学创作的向往,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高阳台.芜亚陂女子越梨思所居第五楼,镜屏琴几,位置如画。槛外绿鹦鹉能学语唤人。余两宿其中,绣榻明镫,曾照客梦,而梦中思梦,转难为怀。题此词疥其壁,亦足见回肠荡魄时矣
帘卷花痕,屏开雪影,有人楼外偷凭。
密语些些,等閒忘了深更。
娉婷心似纤纤月,照閒愁、又照閒情。慰飘零。
细酌银瓶,细拢银筝。
年来孤阁听秋雨,问绮怀谁诉,冷枕寒镫。
一夕温存,消他暖慰吴绫。
鹦哥解唤伤春客,护梨魂、晓梦休惊。记香盟。
如此分明,如此凄清。
夜合花.己巳二十五岁初度,寄清畹诗姊
蝶粉沾衣,燕泥落几,闲来细步兰房。
花雨缤纷,薰风吹送微香。惊逝水,惜流光。
叹客中、易误年芳。暗寻思处,珠楼话月,玉砌追凉。
十年一梦他乡。祗麻姑东海,几见沧桑。
登临万感,江流曲似回肠。歌宛转,调凄凉。
看九天、飞坠琼章。故人天末,凭谁寄语,云水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