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得 一 禅 师 宋 /敖 陶 孙 旧 时 典 正 父 ,今 日 一 浮 屠 。四 海 谁 知 己 ,三 更 忽 撚 须 。空 山 吼 狮 子 ,暗 壁 缚 於 菟 。何 日 当 吾 眼 ,藜 休 淡 尔 臞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浮屠(fú tú)的意思:比喻虚幻的事物或空中楼阁。
何日(hé rì)的意思:什么时候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旧时(jiù shí)的意思:指过去的时光如同一场梦境般虚幻、逝去。
空山(kōng shā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人的山谷中传来的声音。
藜床(lí chuáng)的意思:指非常简陋的床铺或住所。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狮子(shī zi)的意思:指声音洪亮,威武震撼的吼叫声。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于菟(yú tú)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物在特定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不得体或不恰当。
正父(zhèng fù)的意思:指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高、权威大,也可以泛指家庭中男性的地位和权力。
知己(zhī jǐ)的意思:指真正了解自己、与自己心灵相通的朋友。
- 翻译
- 昔日的黄正父,如今成了和尚。
普天下有谁知道他,深夜忽然摸胡须。
寂静山中猛狮吼,昏暗墙壁绑兔子。
何时能再见我眼中的他,坐在简陋的藜床上瘦削如故。
- 注释
- 旧时:从前。
黄正父:一个人名。
今日:现在。
浮屠:和尚。
四海:天下。
谁知己:谁了解他。
三更:深夜。
忽撚须:忽然摸胡须。
空山:寂静的山。
吼狮子:狮子吼叫。
暗壁:昏暗的墙壁。
缚于菟:绑着兔子。
何日:何时。
当:成为。
藜床:简陋的藜竹床。
淡尔臞:瘦削的样子。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敖陶孙赠给一位禅师的作品,以表达对禅师的敬意和感慨。首句“旧时黄正父”暗示禅师过去的身份可能非同寻常,可能是位名叫黄正父的人物,后来出家为僧。次句“今日一浮屠”直接点明禅师现在的身份——浮屠,即佛教中的和尚。
第三句“四海谁知己”表达了诗人对禅师孤独境遇的理解,虽然禅师广游四方,但知音寥寥。第四句“三更忽撚须”描绘了禅师深夜独自沉思,捻须的动作流露出他的深沉与寂寥。
第五、六句“空山吼狮子,暗壁缚于菟”运用了象征手法,狮子象征威猛,却被困在空山之中,暗壁上束缚的兔子则暗示禅师虽有才智,却不得施展。这两句寓言性很强,反映了禅师内心的困境和追求解脱的心境。
最后两句“何日当吾眼,藜床淡尔臞”表达了诗人期待有一天能如禅师般看透世事,坐在简陋的藜床上,清瘦而淡然,反映出诗人对禅师生活方式的羡慕和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禅师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理解和敬仰,以及对自身人生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与儿辈论李杜韩柳文章偶成
吏部仪曹体不同,拾遗供奉各家风。
未言看到无同处,看得同时已有功。
寄题俞氏草堂
浣花老人溪上住,野梅官柳桥西路。
碧鸡坊外少人行,晓带春星自来去。
荒基藓合无寻处,峡川万古流诗句。
紫芝之孙居澄江,琼茅结宇青竹窗。
南墙夜深塔铃语,古寺白鹤飞来双。
索我新吟写君趣,开卷悠然起幽思。
我尝十年卜山居,经营未有瀼西地。
风流纵似老参谋,资给应无贤录事。
愿君分借半间云,胜日当携茶具至。
送陈公南之松江并柬山斋
我衰惜别离,数日辄作恶。
老怀自当尔,尝恐儿辈觉。
君器如璠玙,似可寘台阁。
莫辞簿书苦,亦有宦游乐。
久厌黄田鱼,去听华亭鹤。
亭下有高士,滴露草玄学。
持诗道甫讯,进拜复前却。
问我今何如,痴顽胜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