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杨柳枝·其四》
《杨柳枝·其四》全文
清 / 汪东   形式: 词

初染娇黄鸭雏。秋来黄叶半焦枯

人间重奏哀蝉曲齐女魂归解听无。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焦枯(jiāo kū)的意思:形容草木因干旱而枯萎焦黄。也比喻人的精神、心情枯萎、疲惫不堪。

娇黄(jiāo huáng)的意思:形容色彩娇艳明亮的黄色。

齐女(qí nǚ)的意思:形容人们思想观念一致,行动一致,团结一致。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鸭雏(yā chú)的意思:比喻缺乏毅力、品质不高的人。

重奏(chóng zòu)的意思:指音乐中多个乐器或声部同时演奏同一乐曲,形成和谐的音乐效果。也比喻多方面的力量或因素共同协作,产生更好的效果。

哀蝉曲(āi chán qǔ)的意思:形容悲伤哀怨的歌曲或音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初秋景色,以杨柳为载体,展现了季节更替和生命的变迁。"初染娇黄胜鸭雏"一句,通过比喻,形容初秋杨柳叶片由绿转黄,色泽鲜艳如同刚孵化的小鸭子,生动地刻画了新生与凋零的对比。"秋来黄叶半焦枯"进一步描绘了秋意渐浓,杨柳叶子开始呈现半焦枯的状态,透露出一丝凄凉。

后两句"人间重奏哀蝉曲,齐女魂归解听无"则引入了人文情感。"哀蝉曲"象征着秋天的挽歌,而"齐女魂归"暗指古代齐国女子庄姜的典故,这里可能寓言一种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或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借齐女之典,表达对世间繁华落尽、人事如梦的深深感叹,暗示即使再美的乐章,对于已逝的灵魂也无法再感知。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融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生命无常的深沉思考。

作者介绍
汪东

汪东
朝代:清

猜你喜欢

赠朱光夜

弱龄学六书,钦君契斯籀。

虽云糟粕去,亦取芳润漱。

畴昔十数公,一一驰文囿。

夹毂问君家,飞盖相先后。

闻见溯渊源,师资證纰缪。

削垩安郢容,中微专羿彀。

丹青功莫展,刀笔技聊奏。

世运沦荆榛,晨星鲜耆旧。

雷鸣皆瓦釜,相类成裸祝。

嗟君遵雅途,抱璞匪云售。

搴霞雕棐案,览月吟圭窦。

慨叹念曩踪,殷勤重今遘。

玉麈清言挥,霜钟大音叩。

共阐名山秘,振衣跻岣嵝。

(0)

猛虎行

露不择狭斜室,疲不策果下骀。

果下岂难驱,下流每见推。

指远跻北地,厉驾肃舆台。

耳乱幽崖风,目惊腐草埃。

昆疑搏猛虎,子勋弃黄能。

惫流聚渔罟,诡野多猎媒。

援涕不胜言,去去陟崔嵬。

高步应龙俱,长啸鸣凤谐。

吾生既自惜,不乐睹所哀。

如彼千仞桐,何为才不才。

(0)

连朝如晦廿四早风平舟发披衣起望山月随人矣

解缆声闻促晓看,梦回波色静长干。

浦云半捲川光溢,山月初悬棹影跚。

不有澌流连晚涨,谁冲积气壮春澜。

劳劳纵目孤相问,风雨过馀薄自宽。

(0)

古松行

荒村海上小如黍,风俗虽陋树多古。

仄径沿溪绕茅屋,郑氏祠前百馀武。

双桥架壑水清浅,上有老松荫江水。

交枝屈铁撑老蛟,回节旋星掣强弩。

攒柯积拙黑虎死,圻地露骨苍龙起。

陡峭虽无碍日枝,盘翻似出巧心制。

傍人为我言,此是松安市。

相传旧号水亭边,下有石斗白齿齿,埋没年来不堪纪。

有时白日生风涛,坐觉青天响雷雨。

我闻此语怆心骨,物在人亡何比比。

此松生何年,凡松不如汝。

借问种松人,今复在何许。

前人种树后人宝,后人见树前人老。

幸免人间斧与柯,敢祈雨露随芳草。

嗟哉古人种树胡不早,却到人亡树方好。

当时近前防损枝,今日市廛聊自保。

萧萧兔丝遇风起,吹入路傍鲍鱼肆。

寂莫空伤过客情,徘徊转见前人意。

人生一世坎壈中,万事廓落不得志。

百年之身尚不保,一日之心何所倚。

阴阳浩荡如局棋,兴衰倚伏信难支。

生前富贵有时歇,身后茫茫安所之。

十围悲柳桓元子,千载还家丁令威。

今朝惆怅此怀古,他日相怜知是谁。

(0)

舟中

皎皎亮月,丽于中流。明星荧荧,载沉载浮。

愿言思子,我心孔苦。薄尔行迈,在水之浒。

昔我往矣,雨雪霏霏。今我来斯,秋草萋萋。

子爱羡锦,我有竹素。集为子赠,将子无怒。

种得萱草,不如无忧。临川怀人,不如放舟。

(0)

仲春怀华阳王函三国附寄·其一

黄鹂二月转疏帘,桐华辉辉映石楠。

邺架芸翻车满五,梁园春暖径函三。

和风皎月人相似,鲍逸庾新韵孰参。

赖有江河王百谷,蛩鸣也得佐玄谈。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