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你不喜,你有我不嗔。
你贫憎我富,我富怜你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回波乐》中的第五十二首。王梵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探讨了人性、财富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诗中通过“我有你不喜,你有我不嗔”表达了对人性中嫉妒与宽容的对比。接着,“你贫憎我富,我富怜你贫”则揭示了社会阶层差异下人们的心态变化,以及诗人对于贫富差距的反思。最后,“行好得天报,为恶罪你身”强调了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鼓励人们行善积德。
“你若不信我,你且勘经文”则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邀请读者通过阅读经典来验证这些道理,体现了王梵志作品中寓教于乐的特点。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哲理,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思想价值。
中秋佳月去年同,卧病还应记此翁。
不但婵娟千里共,客游俱在大江东。
佳客志淮海,贱子设樽罍。
楚江昨夜清涨,短棹已安排。
休问南楼风月,且念阳台云雨,几日却重来。
银烛正凝泪,画鼓且休催。彩云飞,黄鹤举,两徘徊。
林泉归去高卧,回首笑尘埃。
我唱更凭君和,君起谁同我舞,莫惜玉山颓。
他日扬州路,散策愿相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