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嫉妒(jí dù)的意思:对别人的成功、优点或幸福心生羡慕、不满和忌妒之情。
孔老(kǒng lǎo)的意思:指年老有智慧、经验丰富的人。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乃可(nǎi kě)的意思:可以、能够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蛇虺(shé huī)的意思:指人险恶、毒辣、狡诈。
释子(shì zǐ)的意思:放下儿女情长,舍弃个人感情。
世间(shì jiā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间,泛指人世间的事物和现象。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同行(tóng háng)的意思:指同行业的人,同一行业的从业者。
先天(xiān tiān)的意思:指与生俱来的天赋或先天条件。
学道(xué dào)的意思:学习道德修养和道德准则。
-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劝诫的方式,探讨了人性中的嫉妒与修行之间的关系。诗中提到“见胜进者,心生嫉妒”,指出人们在看到他人成功或优越时,往往会滋生出嫉妒的情绪。接着,“以苾刍相,包蛇虺怒”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即使外表如僧侣般平静,内心也可能隐藏着愤怒与嫉妒。诗人强调了“不敢以身,而先天下”的态度,即不应因个人情绪而影响大局,体现了对社会责任的重视。
“三人同行,必有师者”一句,引出孔子和老子作为圣贤的例子,说明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值得学习和尊敬的对象。诗人以此鼓励人们学习圣贤的处世之道,避免因嫉妒而失态。最后,“奈何怀瞋,而称释子”表达了对那些怀有愤怒之心却自称为佛弟子的人的批评,强调真正的修行者应具备宽广的胸怀和慈悲的心。
“子以缘差,我故痛告”表明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深切忧虑,并愿意直言不讳地提出批评。“尽世间心,乃可学道”则总结了观点,认为只有彻底理解并放下世间的一切杂念,才能真正踏上修行的道路。整首诗通过深刻的哲理思考,引导读者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追求更纯净的道德品质和更高的精神境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