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日本杂事诗·其七十三》
《日本杂事诗·其七十三》全文
清 / 黄遵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叩阍哀告九天神,几个孤忠草莽臣?

断尽臣头臣笔在,尊王终赖读书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哀告(āi gào)的意思:悲伤地请求或恳求。

草莽(cǎo mǎng)的意思:指平民百姓、底层人士。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孤忠(gū zhōng)的意思:孤独而忠诚

几个(jǐ gè)的意思:表示数量不确定或模糊的概念,通常用于回答对数量的询问。

九天(jiǔ tiān)的意思:形容程度极高,超出一般范围的事物或人。

叩阍(kòu hūn)的意思:指为别人守门,比喻担任重要职务或责任。

书人(shū rén)的意思:指读书人,有学问的人。

天神(tiān shén)的意思:指具有非凡才智和超凡能力的人。

尊王(zūn wáng)的意思:尊敬君主,尊重王权。

读书人(dú shū rén)的意思:指喜欢读书、勤奋学习的人。

鉴赏

这首诗《日本杂事诗(其七十三)》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士人责任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忠诚臣子的哀叹与对读书人的期待。

首句“叩阍哀告九天神”,以“叩阍”这一古代官吏向朝廷申诉的方式,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上天的祈求,希望得到神明的指引或干预。这里的“九天神”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和道德风尚的深切关注。

次句“几个孤忠草莽臣?”则直接点出了问题的核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真正坚守正道、忠诚于国家的士人寥寥无几,他们如同草野中的勇士,显得格外孤独和无助。这句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也是对那些默默奉献却鲜为人知的忠诚之士的颂扬。

后两句“断尽臣头臣笔在,尊王终赖读书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半句“断尽臣头臣笔在”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忠诚之士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坚定与牺牲精神,即使头颅被斩,他们的思想和精神(象征为“笔”)依然存在,永不消逝。这不仅是对个人牺牲的赞美,也暗含了对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后半句“尊王终赖读书人”则表达了对知识和教育的信仰,认为真正的国家尊严和王权的维护最终依赖于读书人,即知识分子阶层。这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暗示了通过教育和知识的力量,能够引领国家走向正轨,实现尊王的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忠诚与牺牲、知识与责任的探讨,展现了黄遵宪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责任的深沉思考,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它不仅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复杂面貌,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坚持和对现代性探索的尝试。

作者介绍
黄遵宪

黄遵宪
朝代:清   字:公度   籍贯:汉族客家   生辰: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猜你喜欢

遗兴

万事束高阁,关心现在身。

何人光汗简,几辈没风尘。

晚食无须肉,高歌信有神。

乾坤容啸傲,谁道老夫贫。

(0)

题蒋南沙画杂花诗·其三马兰

汀洲秋易深,木叶萧萧下。

弹琴送湘君,风车催雨马。

遗珠堕翠翘,满岸丁星者。

露乾翠已消,闲客凌晨写。

(0)

沂水山行即景

驴背寒销破帽温,鞭丝渐远雪泥痕。

乱山一路青驼寺,多少东风到店门。

(0)

朱子文画雨中见访

雁下湖光远,鹰凌霜气高。

此时见之子,物外挺人豪。

幽意秋飞练,长吟砚涌涛。

丈夫忘得失,岂复恋绨袍。

(0)

送赵秋谷宫坊罢官归益都·其二

刘鲁封章指摘生,沧浪大可濯尘缨。

肯言预会皆名士,谁似君家老叔平。

(0)

秋怀

风凄梧自脱,露滴鹤知警。

长空满秋思,高云寄孤永。

飞鸟倦斯还,退犹不失猛。

循涂乏善步,利用愧短绠。

置身材不材,焉知非天幸。

逍遥撰兹辰,烦嚣得暂屏。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