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哀告(āi gào)的意思:悲伤地请求或恳求。
草莽(cǎo mǎng)的意思:指平民百姓、底层人士。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孤忠(gū zhōng)的意思:孤独而忠诚
几个(jǐ gè)的意思:表示数量不确定或模糊的概念,通常用于回答对数量的询问。
九天(jiǔ tiān)的意思:形容程度极高,超出一般范围的事物或人。
叩阍(kòu hūn)的意思:指为别人守门,比喻担任重要职务或责任。
书人(shū rén)的意思:指读书人,有学问的人。
天神(tiān shén)的意思:指具有非凡才智和超凡能力的人。
尊王(zūn wáng)的意思:尊敬君主,尊重王权。
读书人(dú shū rén)的意思:指喜欢读书、勤奋学习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日本杂事诗(其七十三)》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士人责任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忠诚臣子的哀叹与对读书人的期待。
首句“叩阍哀告九天神”,以“叩阍”这一古代官吏向朝廷申诉的方式,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上天的祈求,希望得到神明的指引或干预。这里的“九天神”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和道德风尚的深切关注。
次句“几个孤忠草莽臣?”则直接点出了问题的核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真正坚守正道、忠诚于国家的士人寥寥无几,他们如同草野中的勇士,显得格外孤独和无助。这句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也是对那些默默奉献却鲜为人知的忠诚之士的颂扬。
后两句“断尽臣头臣笔在,尊王终赖读书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半句“断尽臣头臣笔在”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忠诚之士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坚定与牺牲精神,即使头颅被斩,他们的思想和精神(象征为“笔”)依然存在,永不消逝。这不仅是对个人牺牲的赞美,也暗含了对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后半句“尊王终赖读书人”则表达了对知识和教育的信仰,认为真正的国家尊严和王权的维护最终依赖于读书人,即知识分子阶层。这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暗示了通过教育和知识的力量,能够引领国家走向正轨,实现尊王的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忠诚与牺牲、知识与责任的探讨,展现了黄遵宪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责任的深沉思考,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它不仅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复杂面貌,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坚持和对现代性探索的尝试。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