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落波迎棹,船虚月到床。
黄帽齐宣力,知吾去意忙。
这首明代诗人陶安的《晚过三山》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江景图。首句“寒江浸天影”,以“寒”字渲染出夜晚江面的冷寂,江水仿佛将天空的影子都包容其中,展现出一种深沉的静谧。次句“暮色接苍茫”,进一步描绘了傍晚时分天际与水面的交融,营造出广阔而迷茫的氛围。
第三句“帆落波迎棹”,通过“帆落”和“波迎”动态地描绘了船只在江上的行进,帆影消失,波浪似乎主动迎接船桨,显得轻盈而富有诗意。第四句“船虚月到床”,则以月光洒入船舱的细节,暗示时间已晚,诗人独处舟中,月光如床,更显孤独。
第五、六句“断矶成豕突,平渚衍蛇长”,运用比喻手法,将断崖比作猪突,江中的洲渚比作蜿蜒的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岸的形态,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立体感。
最后两句“黄帽齐宣力,知吾去意忙”,诗人以“黄帽”暗指自己,表达出众人忙碌于各自事务,唯有他知道自己的心事匆匆,急于离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性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旅途的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