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穴蜂归响,炉檀火过窊。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寄 题 南 陵 息 亭 蕖 阁 宋 /梅 尧 臣 竹 里 有 清 馆 ,寺 中 多 藕 花 。日 光 穿 岸 脚 ,水 影 射 檐 牙 。柱 穴 蜂 归 响 ,炉 檀 火 过 窊 。已 知 民 讼 息 ,漉 酒 费 巾 纱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檐牙(yán yá)的意思:檐牙是指房屋檐口挑出的牙状石雕,比喻人的智慧和才能。
漉酒(lù jiǔ)的意思:漉酒是指过滤酒液,去除其中的杂质。引申为去除掉不纯正的事物,使之纯净。
民讼(mín sòng)的意思:指民间的诉讼,即民众之间的纠纷和争议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藕花(ǒu huā)的意思:指人的容貌或言谈举止美好而出众。
日光(rì guāng)的意思:指阳光,也用来形容事物明亮、光彩夺目。
水影(shuǐ yǐng)的意思:指水中的倒影或映照。
影射(yǐng shè)的意思:暗示或提到某个人、事物或情况,而不是直接说出来。
有清(yǒu qīng)的意思:有清指事物有清晰、明确的界限或界面。
- 翻译
- 竹林深处有座清净的馆舍,寺庙里开满了荷花。
阳光穿透湖岸,水光映照在屋檐上。
蜜蜂从柱子的孔洞中飞回,发出嗡嗡声,炉火在香檀木上跳跃,照亮了凹陷处。
已经知道百姓的争端平息,滤酒时连手巾和纱布都显得珍贵。
- 注释
- 竹里:竹林深处。
清馆:清净的馆舍。
寺中:寺庙里。
藕花:荷花。
日光:阳光。
穿:穿透。
岸脚:湖岸。
檐牙:屋檐。
柱穴:柱子的孔洞。
蜂归响:蜜蜂的嗡鸣声。
炉檀:炉火上的香檀木。
窊:凹陷处。
民讼:百姓的争端。
息:平息。
漉酒:滤酒。
费巾纱:显得珍贵的手巾和纱布。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寄题南陵息亭蕖阁》,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夏日景象。首句“竹里有清馆”,点出环境的宁静,竹林深处隐藏着一座清凉的馆舍。次句“寺中多藕花”则暗示了此地为佛寺,荷花盛开,增添了寺内的生机和美感。
“日光穿岸脚,水影射檐牙”两句,通过光影的描绘,展现出阳光透过竹林洒在岸边,又反射到屋檐的动态画面,富有空间感。接下来,“柱穴蜂归响,炉檀火过窊”进一步描绘了寺内生活的细节,柱子上的蜂窝回荡着蜜蜂归巢的声音,檀香燃烧的火光在凹陷处跳跃,营造出一种禅意的氛围。
最后两句“已知民讼息,漉酒费巾纱”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安宁的欣慰,因为知道民间的纷争已经平息,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滤酒的闲适生活,甚至擦拭巾纱的动作都显得轻松自在。整首诗以景写情,寓含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宁静的期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风流子.金陵怀古
大江流日夜,寒潮急、寂寞打空城。
想玉树曲终,梁尘争落,金钗垂后,斜月低横。
如今但、荒台存瓦砾,废殿走鼯鼪。
桃叶渡头,半篙春水,莫愁湖畔,一片秋声。
南唐成往事,摄山看断碣,梦里三生。
千载澄心堂纸,拨灯书名。
叹衣冠王谢,高低禾黍,文章庾鲍,冷落沙汀。
依旧龙蟠虎踞,渺渺峰青。
谢池春
石榴花下,看日影、知亭午。
湘簟展层波,纨扇随金麈。
帘卷薰风透,坦腹堪清暑。检茶铛,添香缕。
小童睡去,乳燕窥朱户。从容潇洒,坐一刻、怀千古。
娱客旧诗书,学语新鹦鹉。
幽梦羲皇上,五柳随风舞。竹初长,莲未吐。
池塘绿浅,亏得前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