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柴司徒亭假山》
《题柴司徒亭假山》全文
唐 / 李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叠石峨峨翠微远山魂梦便应稀。

从教藓长添峰色,好引泉来作瀑飞。

萤影夜攒疑烧起,茶烟朝出认云归

知君创得兹幽致公退吟看到落晖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从教(cóng jiào)的意思:指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成为一名教师。

翠微(cuì wēi)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宜人。

峨峨(é é)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巍峨壮丽。

公退(gōng tuì)的意思:指官员退休或辞职。

魂梦(hún mèng)的意思:形容非常迷恋或沉迷于某种事物,无法自拔。

落晖(luò huī)的意思:太阳落下山头,天色渐暗。

萤影(yíng yǐng)的意思:形容火光摇曳、闪烁不定。

幽致(yōu zhì)的意思:幽静而精致。

远山(yuǎn shān)的意思:远离自己所在的地方,到更远的地方去。

云归(yún guī)的意思:指云雾逐渐散去或消失。

翻译
叠叠的石头像绿色的山岚,远方的山峦在梦中变得稀疏。
任由青苔增长,增添山峰的色彩,让泉水飞溅如瀑布。
夜晚萤火虫聚集成光,仿佛燃烧起来,早晨的茶烟袅袅,像是云彩归来。
我知道你在这里创造出这样的幽静意境,公务之余,吟诗赏景直到夕阳西下。
鉴赏

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自然风光画卷。"叠石峨峨象翠微"中,"叠石"指的是层层叠加的岩石,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雄伟,宛如翠绿色的屏障,似乎与天相接。紧接着的"远山魂梦便应稀"则描绘了远处山峦给人以灵魂深处的遐想,使得人们的心灵在这幅画面中迷失,也似乎变得淡薄而模糊。

"从教藓长添峰色"一句,表明诗人希望继续传承这种自然景观,让远处山峦的神韵与近处的竹林相互辉映,使得整个风景更加生动。"好引泉来作瀑飞"则展示了诗人对水流之美的一种向往,希望能将清澈的泉水引导成飞瀑,让声音在空中回响,营造出一种自然界的交响乐。

接下来的"萤火夜攒疑烧起"描绘了一幅夏夜萤火点点如星辰般闪烁,使人产生一种神秘与梦幻交织的情感。紧接着的"茶烟朝出认云归"则是早晨时分,茶炊冒出的烟雾在空中飘散,仿佛能引领人们去辨识那些游移不定的云彩。

最后两句"知君创得兹幽致,公退吟看到落晖"表明诗人赞美主人(柴司徒)对这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以及在主人离开后,那种悠然自得之情,能吟咏到夕阳西下的壮丽景色。整首诗通过对山峦、泉水、萤火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灵性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主人对这份美的感悟与欣赏。

作者介绍

李中
朝代:唐   字:有中   籍贯:江西九江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猜你喜欢

戏马台诗·其十六

荒台高耸压城南,戏马英雄乐意耽。

叱诧一声山尽裂,咆哮百战酒徒酣。

区区事业成尘土,凛凛威风空笑谈。

知耻不能全义勇,至今谁为释君惭。

(0)

戏马台诗·其十三

高台峍兀耸南天,不见当年戏锦鞯。

入眼山河浑在望,如梭岁月总难延。

狮眠兔隐人千古,碑碣苔封事几年。

遥忆英雄何处去,西风惟有草芊芊。

(0)

挽李参政母封氏淑人

年逾三十失夫天,洁白坚持誓不迁。

教子功勤名已遂,治家清俭业能全。

寿登耋耄违荣养,梦入蓬莱位列仙。

宗伯铭文昭百世,更无遗恨到重泉。

(0)

联奎坊

名门积庆信无违,父子联科世所稀。

月桂两攀诚卓异,奎星重映倍光辉。

皋皮接武乘骢马,儒服传家著绣衣。

文献百年推阀阅,门前华表自巍巍。

(0)

凯还

大将提兵靖□回,凯歌声沸动春雷。

三边喜见烽烟息,万里行看贡赋来。

拟作铙歌齐雅乐,便裁露布献金台。

□□自此无遗类,一统文明遍九垓。

(0)

寄同邑陈侍郎廷器

容台归隐旧山庄,乔木连阴映草堂。

万卷有书窥至理,一尘无虑拟羲皇。

还丹已信黄茅熟,却老宁愁白发长。

我有引年应得请,耆英结会共徜徉。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