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张梧州书中议李世卿人物庄定山出处熊御史荐剡所及·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归隐与责任之间复杂情感的挣扎。"欲归不归何迟迟",诗人犹豫不决,显示出他对是否应该回归隐逸生活的矛盾心理。"不是孤臣托病时",他强调这不是单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出于对国家和职责的深思熟虑。
"此是定山最高处",定山象征着诗人的精神高地,他意识到自己处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可能是仕途或道德的巅峰。然而,"江门渔父却能知",暗示他知道真正的智慧和理解可能来自那些看似平凡的渔夫,他们或许能看透世俗的纷扰,明白生活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选择与社会责任的权衡,以及对超脱世俗智慧的追求。陈献章作为明代的文人,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这首诗也不例外。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